“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每每细品这些诗词,总让人对美丽乡村心生向往。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这支书写过美丽乡村诗词的笔,穿越古今,续写新篇。沿着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南,就是美丽乡村建设新诗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多次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南苑。
据《国朝苑囿南苑二》中记载,南苑的新宫村曾被称为新衙门行宫,有澹思书屋、陶春室、古秀亭、春望楼等建筑。清朝末年,新衙门行宫被废弃,而后这里的建筑又遭到奉军部队的拆除破坏,仅存一口石槽作为往事兴衰的见证者。改革开放初期,活跃的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新宫村,那些用来出租、货运、仓储、做生意等大大小小的房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把本就不宽的土路压得透不过气。随着2015年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新宫村未来将如何发展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作为这项系统工程里的重点村之一,为促进地区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新宫村开展了腾退搬迁的“大动作”,至此迎来了改头换面的巨变。
如今漫步在新宫村整洁宽敞的街道上,环顾四周,是一幢幢按照合理规划建造的安置楼房。昔日休闲广场上横七竖八铺了一地、循环播放吵闹吆喝声的大喇叭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朋友们互相追逐的欢声笑语;道路两侧是赏心悦目的树木花草,那些曾占据着大片城市绿地和公用道路的“出租大院”被拆成了废墟,之后将还绿于民、还路于民。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新宫村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传统农村的模样,而是向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的新方向迈进。呈现出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宫村,于2019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中,地铁4号线新宫站的顺利建成,是新农村建设之基础设施建设的累累硕果。2011年初投入使用的新宫站被称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地铁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采用五柱六跨箱型框架双层双岛式车站设计,理念先进且方便乘客。不过,丰台区对新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止步。
地铁19号线新宫站成为一个大型的换乘站,为周边的百姓谋福利,为周边的区域谋发展。科学的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的配套升级,新宫村对民生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正一步步走向生态型花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在南苑的石榴庄村,也是乡村建设新诗篇里旧貌换新颜的典范。新建的石榴庄公园里种有大量观赏石榴树,夏有晴天碧水,秋有红果黄叶,生动复原了明清时代“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南苑是丰台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者。因此,在丰台区市政园林局的设计下,石榴庄公园不是毫无灵魂的翻新重建,而是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挖掘出地域皇家园林的深厚底蕴,让慕名而来的游人在逛公园之时不仅能够享受休闲的自然风光,还能品味悠久的文化古韵。
细读南苑新篇,每一首的创作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作出的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代表着伟大的共产党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肩负和完成的重要任务。作为续写未来的执笔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紧紧团结在党的身边,坚定地执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从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的党创造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身为共产党员,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的长河从未断流,它不停歇地向前向前,它见证太多太多的兴衰变迁。但无论时光如何似水匆匆,每一年,有一个日子我永不会缺席,中国共产党员永不会缺席。是的,在这天,我闭上眼,听到跳动着赤子之心、流淌着爱国热血的中华儿女们的声音。
■ 来源:丰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邓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