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祖志娟)在丰台街道,活跃着一支著名的队伍,他们深入群众之中,见证了社区环境建设的发展、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目前已有20个组别、数百名队员,服务10万余次,他们就是“永善新时代劝导队”。协助辖区治安、守护邻里和谐、调解家庭矛盾……他们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守护着街道的和谐稳定。
作为“永善新时代劝导队”最早一批的成员,刘爱玲深入社区,扎根一线为居民做矛盾调解至今已有二十年。二十年间,古道热肠的刘爱玲,凭着“腿勤、脑勤、嘴勤、手勤”已成功调解纠纷1350余件,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调解员先进个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调解状元”。
走进群众“心”
“做好社区家门口的实事,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刘爱玲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劝导队队员,刘爱玲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了解法律法规,了解辖区百姓的风俗习惯。
在解决居民矛盾纠纷前期,刘爱玲都认真倾听百姓诉求,将法、理、情融合,用老百姓的语言进行沟通与调解,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在居民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消除双方之间的隔阂。矛盾调解,不单是调解纠纷,最主要的是化解心结,以调解矛盾为中心,适法还要讲情。
做好“劝”与“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诉求多元化,社区治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永善新时代劝导队”紧随社区发展的需求,从街面劝导向院内、楼内志愿服务延伸。目前,“永善新时代劝导队”共分有20个社区深入治理小组,刘爱玲用自身特长牵头组建社区矛盾调解小组,并在社区成立刘爱玲人民调解工作室,让社区居民的矛盾有地诉说,有地调解。在社区治理中,以刘爱玲等老队员为核心的“永善新时代劝导队”,发挥多年劝导经验,在未诉先办、未诉先行中积极行动,主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居民需求以及高危人群等基层治理事件,协助社区党组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刘爱玲奔走在丰台街道已经二十个年头,为居民群众做法律宣传有84场,接待当事人来电来访6000余人次。她的公益普法已经做到其他社区、其他街道,她走到弱势群体、残疾人员、老年人、少年儿童身边进行普法宣传。她酷爱人民调解,无私无怨地为民服务,二十年坚持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解决居民的纠纷,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让百姓在解决矛盾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劝导队员”到“调解状元”
多年来,刘爱玲扎根一线,不管何时何地,社区只要发生纠纷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矛盾现场,为居民解决难事、烦事、揪心事。刘爱玲以法、以情、以理,由浅入深地解决居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在85%以上,成为丰台街道人人熟知的“调解状元”。
她的调解事迹《调解状元的三条真经》在中共中央政法委长安专刊发表,相关事迹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人民法院报等相继报道。2013年,刘爱玲被聘为丰台区综治委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专家库成员;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调解员称号;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十佳”特邀调解员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调解员先进个人;30余次应邀参加北京电视台“第三调解室”栏目的现场调解录播。
刘爱玲的调解不是把矛盾上交当终点站,而是把成功解决矛盾当终点站。现在她就是家门口的法律顾问,是社区和谐路上的铺路人。如今,年近七旬的刘爱玲依然活跃在服务群众的最前线,她由衷地表示,自己能作为人民调解员参与社会纠纷化解,为丰台街道和谐稳定的环境贡献一份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而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