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文旅建设“丰”华正茂
2023年北京国际花潮季金秋系列活动——鲜花展示
“探寻古都文脉,品味书香丰台”4·23世界读书日阅读推广活动
端午游园会展演
第六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
“我的丰台 我的家”群众广场舞大赛
非遗评剧演出

  2023年,丰台文旅多举措发力,多点位突破,以加强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丰富产品服务供给、优化升级消费环境为目标,从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到厚植文脉传承历史,从多元深化文旅融合到抓实抓细文旅市场安全管理,从扎实提升服务效能到擦亮区域特色名片,丰台大地上文化和旅游建设“丰”华正茂。

  焕发生机 文化成果浸润人心

  以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为依托,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参与举办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卢沟晓月”中秋晚会、第10届“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等传统特色品牌活动,吸引游客在美丽丰台逛古会、赏民俗、看演出、品非遗。推出“市民音乐厅”“精品赏析音乐会”等新生活动品牌,到场观众76.5万余人次。首届“文化馆月”期间集中推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方位升级文化服务。

  持续办好“我们的节日”“我的丰台 我的家”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已开展系列活动1308项、2156场,受众285.49万人次。持续办好“艺路向未来”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区文化馆培训533次,受众人数达2万余人次。持续办好“相声乐苑”品牌演出、“百姓周末大舞台”、“百场公益演出进基层”和“书画展厅”等活动,组织开展好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将精品文艺送到群众身边。

  在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艺韵北京”“影像北京”“歌唱北京”“舞动北京”中,丰台参赛作品均斩获一等奖、金奖,涌现出快板书《抢瓶盖儿》、评剧选段《钟离剑》等优秀作品;创排舞蹈作品《和舞盛世》,拟参加“群星奖”舞蹈创作选拔赛。深入推进“院团合作”,持续打磨精品文艺原创作品。

  通过“1+1+26+N”三级总分馆制服务网络,提升文图两馆复合型功能;首次出台《深入推进新时代书香丰台建设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书香+”“阅读+”新体验,搭建馆校阅读推广联盟平台,挂牌四家“书香酒店”文旅新场景试点,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开展“探寻古都文脉 品味书香丰台”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累计举办219场次,99.8万余人次参与;多媒体平台直播“书香丰台全民阅读”活动、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累计在线参与84万余人次,开展历史文化专题讲座、亲子阅读、比赛评选等活动240场次,101.3万余人次参与。

  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持续推进,将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艺术中心。丽泽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落实金融商务区规划,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发展新区。方庄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建成开放,是丰台区首个政府建设、企业管理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市民“打卡新去处”;文图两馆设施功能持续优化提升。区图书馆大红门新馆开馆运营,实现一馆两址服务模式。区文化馆剧场完成提升改造,增设活动排练厅、书画展厅功能,推出市民音乐空间。推进街镇级、社区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达标。加快填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空白点。

  彰显底蕴 推进三大文化片区建设

  谋划西山永定河文化精华区“一核四区一廊”发展格局,实施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和抗战主题片区保护利用工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推动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主题片区协同发展。全力推进长辛店老镇有机更新,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长辛店分会场上发布了“长辛扶摇计划”。加快“宛平博物馆之城”建设,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主会场活动发布了打造宛平“博物馆之城”计划。卢沟桥历史博物馆经过整体提升改造实现开馆运行。

  完成金中都城遗迹考古,落实建设项目前期文物勘探。开展金中都城遗迹地上遗存及地下考古成果技术数据提取与分析,形成文献档案目录及汇编、考古现场三维模型、出土物检测报告、营建研究报告、复原方案等成果。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编制实施金中都城遗迹保护规划。围绕北京建都870周年组织开展5大项11小项特色纪念活动,实现市民休闲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成功举办“都城肇始—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参观人数1.5万人次,线上128万人次。

  推动南中轴-南苑文化片区历史景观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新宫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大坨头文化(夏商时期)双重环壕的聚落遗址,为进一步增强南中轴地区融合发展与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新机遇。深入挖掘南苑地区历史文化内涵,持续开展“南囿秋风—丰台‘两河两城一苑’历史文化展”,协助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完善历史文化景观方案等,为恢复苑囿风貌、重塑历史水系格局提供历史支撑。

  历史传承 推动文物非遗保护

  启动《丰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办法》《丰台区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导则》编制工作,研究建立《丰台区文物建筑社会化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文物“四有”档案,推进丰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据采集与动态管理项目(三期)。梳理抗战有关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存,探索场所活化利用新试点。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修缮保护、安全保护及调研考察工作。

  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系统推进非遗基础建设。积极推动非遗展示体验中心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体验非遗文化的重要区域平台。推进非遗项目基础档案建设,完成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审,新增34个项目,完成传承人评估核查。积极探索设立区级非遗传习基地及社区非遗示范点,主办“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丰台分会场”活动,推出“印象非遗 丰宜福台”丰台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全面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军营、进企业、进商场、进博物馆”等系列活动。

  产业融合,促文旅市场繁荣

  前三季度全区旅游接待游客量增速排名全市第3位,实现同比增长91.7%;旅游综合收入位列全市第5位,实现同比增长89.3%,全区旅游业实现强势复苏。

  持续打造“花开盛世 丰宜福台”丰台四季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发布“过大年”“踏青季”“消夏季”“金秋季”“赏冬季”等特色主题板块,推出60余项“文旅+”多元融合消费产品,发布21条旅游线路。承办5·19中国旅游日北京分会场活动,以全新面貌展示首都旅游业的新发展、新成果。举办“北京国际花潮季”暨菊花文化节金秋系列活动,助推区域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出“欢迎丰台学子回家”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丰台文旅印记”集章打卡系列活动,受到广大游客好评。配合完成2023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参展工作,举办专场推介及丰台特色文旅推介日活动。

  全区23家企事业单位先后挂牌市级文旅多元业态。世界花卉大观园、北京世界公园等6家景区上榜市级网红打卡地。二七厂1897科创城等2家获评市级旅游休闲街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等5家获评市级文化和旅游行业科普体验资源点。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等6家获颁市级文化旅游体验基地。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批第五批市级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北京南宫旅游景区荣获市级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二七厂1897科创城获评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王佐镇获评市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开发丰台科技园区-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商圈)。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鼓励景区景点、文化机构设施延长夜间开放时间,围绕消费节点,持续办好各类文旅活动。依托北京汽车博物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世界公园、世界花卉大观园等存量资源,按照“高端化、精品化、场景化、特色化”思路,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实现“生态+人文+休闲”的功能转化和效能提升,加强周边旅游资源联动发展,优化旅游、文化、商业等消费功能布局,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都市微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

  结合区内抗战纪念馆资源,完成党建活动、中小学研学2项课程策划设计并列入国家文旅部红色旅游研学试点项目。挖掘区域特色红色主题旅游线路,发布红色丰碑“卢沟烽火”漫步之旅和红色印记-红色文化探寻之旅2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串联区内红色旅游景区点,纳入全市9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王金金获评第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专业组金牌讲解员。

  拟定《关于在丰台王佐镇试点发展乡村民宿的实施方案》。依据市级政策,充分征询相关部门、属地意见,起草出台丰台河西地区乡村民宿审批许可相关政策,为区域行业业态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促进乡村民宿发展。拟定《丰台区帐篷露营地管理指引办法(试行)》,为帐篷露营地安全有序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区文旅局将系统化统筹全局工作,强基础、促提升、冲亮点,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任务落地,融入“做好首都文化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丰台文旅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区文旅局 供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治
   第04版:社会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视觉
   第07版:书香
   第08版:关注
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文旅建设“丰”华正茂
丰台报关注08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文旅建设“丰”华正茂 2023-12-22 2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