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区文联及区作协紧紧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华区建设和推动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主题片区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及丰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北京作协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相关区作协合作开展了“山河永定·丰宜福台”主题征文创作活动,约请区内外知名作家到我区深入调研采风,形成一批优秀散文作品。本报陆续刊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我从小在河边长大,家乡的那条小河装下了我童年的全部乐趣。如今人到中年,假如一段时间不去河边转转,就会莫名地焦虑和烦躁。
对于这种现象,我曾归因于自己渐行衰老的缘故,古诗说得好,“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人”,只不过我思的不是故人,是少年时的情趣和环境。虽说自己离暮年还有段距离,但心境和人际交往的圈子已向暮年进军了,懒得再去接触新鲜事物。水边是我熟悉的环境,在熟悉的地方待着心境放松,心情也就回归了一份纯真,回归了一段今昔互映的时光,所以也就治愈了我焦躁不安的症状。
我常去的地方是永定河边。参加工作后,我在丰台安了家,对于丰台的诸多河流,我最熟悉的是永定河,其次就是水衙沟和凉水河。永定河自西山流出,如绿色缎带横穿丰台腹地,在这里河面旖旎婉转,忽而气势恢弘,忽而娇柔纤纤。从上至下,园博湖、晓月湖、宛平湖一脉相牵,晓月湖地区的最大水面更是达到500多米宽,不仅成为人们滨水亲水的重点区域,还成为了北京地区举办一些水上赛事的重要场地。宽阔的河面与八百多年的卢沟桥、三百多年的宛平城相依相伴,曾经消失多年的著名景点“卢沟晓月”再度恢复了昔日风采,“皓月、碧水、名桥、古城”的岁月静好让人流连忘返。
河东岸的晓月郊野公园、绿堤公园,再加上河西边的园博园,已成为永定河流经丰台段的最好戏水乐园。公园与湖泊相映相牵,铺排出一片片优美的动人画卷,不管什么时间,只要在河边走上一走,就是一种美的享受。阴雨天,这里雾霭蒸腾、烟波浩渺,让人仿佛到了烟雨江南,又似进入仙境般若梦若幻;丽日天晴时,碧水蓝天连成一片,水中月、河上天缠绵缱绻,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天,哪里是倒映的景。经常还会看到许多大鸟在水面展翅盘旋,看着它们自由飞翔,不知不觉间就会神形归一,觉得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随着它们的身躯上下翻飞了。
刚认识永定河时,是在2000年以前,那时的它既没有水,也没有河的样貌,到处荒草丛生、沙石裸露,平缓的地方多处被建成了高尔夫球场,我以为它是一条干涸的人工渠,一问才知道它竟然是北京的母亲河,而且还是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著名桑干河的下游。看着这样的母亲河,心中不免涌出草长莺飞河已干、空留历史思念的惆怅。虽说有遗憾,但有总是聊胜于无,对于喜欢大自然的我来说,在缺少土地的都市中,能找到这样一个去处,无疑已是最佳的选择了。从那以后,我经常去河道里游玩,挖个野菜,捡块石头,一石一景一境界。
2015年,我在房山区工作了半年,每次经过永定河时,看着它干涸的样子,心中那股灰色的惆怅还是挥之不去,想着它之所以变成这样,有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人为破坏的因素,一条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流没有了河的尊严。
这几年当我再次走近永定河身边时,我被它崭新的面貌震惊了,它竟然全线通水了,而且河两边还建起了亲水公园,一部分河堤保留下原始的自然风貌,没有被统一成标准的绿化带,因此一些植被被保护下来,让我每在它的身边行走一次就能认识一些新的品种,看着那些亲切的曼陀罗、苍耳、茵陈、石文竹、野百合等植物,我就莫名地兴奋,它们的叶片、花期、种子各有不同,禁不住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不同物种各有各的特征。
其实认识水衙沟要比永定河还早,那时我在东城上班,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就是途经郑常庄、青塔、沙窝村的一条又挤又窄约莫七八米宽的路,也就是西四环的前身。每次只要是上下班时间,经常一堵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两个小时。进出岳各庄农贸市场的人和车非常多。水衙沟就在农贸市场的北侧、郑常庄公交站的南侧,它不是很宽,但臭味却很不一般。后来西四环被修建成了宽敞豁亮的大路,缓解了拥堵情况。修建西四环路时,在水衙沟与西四环路的交会处做了地下暗河处理,明面上没有了水衙沟的痕迹,再经过那条路段时,也就闻不到臭味了,至此也算是和水衙沟失去了联系。
大约五六年前一个周末,我沿着家门口的路一直向北散步,走到了万丰公园,在公园的北侧看到一大片荷花,走近一看,原来是连成片的几个小湖,其中一处较大的湖面上修建了栈道,有很多人站在栈道上近距离地欣赏着荷花,那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荷花,有的正在含苞,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已掉落一二花瓣,青翠的莲蓬露出了小尖,更具一种别致韵味。荷花湖的东边是一大片芦苇,看到牌子介绍,才知道它叫靛厂湿地,是万丰公园利用水衙沟的水建成的一处湿地公园。如此美丽的地方,让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和昔日那条臭烘烘、淤满黑泥的臭水沟关联起来,可它真真正正就是水衙沟的水滋养而成。围着湿地转了一圈,发现面积还很大,我又沿着水面向西逆流而上,竟然发现它真的和水衙沟相连,而且水衙沟的两岸绿树掩映,沟内清水潺潺,再也没有了污水浑浊、垃圾成堆、臭气冲天的状况。看着涅槃重生的水衙沟,不得不对它重新认识了一番。
水衙沟起源于石景山区衙门口村,是一条雨季行洪的区属河道,全长6.78公里,流经丰台境内长度为6.39公里。2004年至2005年,丰台区水务局对水衙沟进行了彻底的清淤治理,治理完后,引入了吴家村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并且安排专人全天候对河道进行巡查和管护,同时还对河两岸的环境进行了重新布局,种上了成片的观叶赏花植物,把水衙沟打造成了一个九曲回旋、生态植物环绕的美丽景观,成为丰台区首条清水生态河,沿河而建的花园式湿地公园,已是周边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在“2021年度北京市优美河湖”评选中,水衙沟成功当选,如此看来,算是实至名归了。果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禁不住让人赞叹。
水衙沟有了新的生命,水衙沟的蝶变只是丰台区实施水系治理的一个缩影。进入21世纪后,丰台区实施了系列水资源修复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充分展示河道魅力,营造人水和谐氛围,为辖区居民打造亲水宜居生态家园。
对于凉水河的印象来源于我的两个同事,有一位同事家住凉水河边,她和我一样,小时候也是经常下河摸鱼捉虾,有一次竟然还在河道里捡到了一块漂亮的小石头,那是一块类似孔雀石的浅蓝色鹅卵石。在她这块小石头的吸引下,我也惦记起了凉水河,也想着去那里捡几块小石头,结果她却打消了我的念头,因为凉水河不产石头,她能捡到那块石头纯属偶然。而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凉水河成了一条臭水河了,沿岸人们都不敢再开窗户了。听她这样说,我只好放弃了去凉水河找石头的愿望。
因为工作原因,前两年我采访了另一位同事,他是一位社区民警,在和他聊天中,得知他是凉水河的当班河长,他带着一群志愿巡河队员,在做着公益事业,守护着凉水河,我诧异一条又脏又臭的河有什么可守护的。对于我的质疑,他没做过多解释,而是领着我到河边转了一圈。
当我见到真正的凉水河时,我被它的美丽征服了,凉水河道中水草丰茂,鱼虾悠闲,蛙鸣声声,鸢尾芦苇连成了片,还有野鸭、鸳鸯等鸟儿正在水中嬉戏撒欢儿。河两岸绿树成荫,沿河而建的景观带、文化园、休闲区,成了居民家门口茶余饭后纳凉休闲的最佳乐园。原来在2013年,凉水河综合治理全面启动,经过污水截流、清淤除臭、水下生态工程系统修复,凉水河重新变成了清水河,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家园重新回到了居民身边。
2022年实施的“点靓凉水河”行动,以“执青绿妙笔、依凉水生花”为理念,集中解决滨水生态、滨水慢行和滨水文化三大核心问题,不久的将来,凉水河边将会建成“水街”“水埠”“水上森林”等景观,同时开通游船航线,开辟桨板、皮划艇等项目,形成“沿河奔跑、活力水街”的城水界面,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休闲娱乐区。届时,美丽的凉水河将会带动沿岸人民,向着美好幸福的明天大步飞跃发展。
有了对这三条河的认识,不用再去看其他河段,也能猜想到这些年来丰台河流发生的变化。丰台水系发达,区域内大大小小40多条河道,如今每一处都脱胎换骨,换上了春日繁花香两岸、夏日绿荫遮燥天、秋日沿河结硕果、冬日滑冰新乐园的崭新容貌。今天的丰台人民和过去相比,生态观念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始爱护环境、尊敬自然,这是思想认识的进步,也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具体实践。
感谢这些河流,再次恢复生命,奔流不息的容颜,让我在心灵上又回归到童年的快乐和享受中,心性回归,精神有了得以安放的家园。虽然我没有那些名家编排汉字的能力,也没有丰富联想的大脑,有的是直直的眼睛,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我却很想讴歌它们,讴歌这个时代,其实它们不需要我的赞美,它们更需要我们的珍惜和关爱。
虽然水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它们咆哮时,给人类带来的破坏不可估量,但当我们充分认识这个问题时,未雨绸缪,大兴水利工程,挖河修堤,筑坝拦洪,不心存侥幸,即使不可能全力避免,但总能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不要等到洪水到来时方才悔恨。上善若水,随物适形,因势利导,它们自然就去了该去的地方。因为水是世间最好的笔,只要我们尊敬它、爱护它,它既能滋润万物,又能写出美丽的宜居画卷。
■ 来源:丰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郭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