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燕飞)记者在丰台区年初召开的两会上获悉,2023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0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55.8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居城六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增速居城六区第一……
2023年,区属国企资产总额1240.4亿元,同比增长23.7%,超额完成区委区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在“3+3+6”战略布局中丰台区国有企业为区域经济发挥“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不断探索实践路径,在城市更新、文商旅游、城市服务、区域特色经济等方面多措并举,逐渐形成稳中向好的态势。
勇当“压舱石” 拉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丰台区推动“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的起始之年,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起步之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在稳定经济大盘中发挥着“稳定器”作用。
2023年,丰台区国有企业勇当“压舱石”,牢牢把握“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的主题主线,紧紧抓住国企改革的重大机遇,攻坚克难,推动国有经济稳步向好发展。丰台区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各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229.6%;累计上缴税费5.1亿元,同比增长204.1%;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5亿元,同比增长82.5%;劳动生产总值24.2亿元,同比增长328%。区国资委完成了国资集团、丰贸集团、综投集团等企业的更名工作,同时组建了城市更新集团、人才集团、南中轴集团、数科集团等区管企业。这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强大的“丰台国企集团军”,这支集团军通过市场化、平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路径,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激发国企发展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开拓新局面 深化改革“先立后破”
作为改革“先锋”,区国资委把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作为政治任务,稳增长促发展,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开拓经济发展新局面。
区国资委制定《丰台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工作方案》,明确全区统一的改革路径,积极推进“3+3+6”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构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为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区国资系统在“倍增计划”“发展伙伴计划”的大势驱动下,探索“国有+村集体+民营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延长产业链,增资入股花乡花木集团3000万元,引导村集体经济更好融入丰台区发展定位,是全市首家国资入股的集体经济所有制花卉园林全产业链,将助力打造“千亿级花卉产业”,实施“花香中国”战略。此外,采取创新性的“期权+债权”合作模式,为依文众承手工坊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放大国有资本效能。
为全面激发企业负责人的干事创业热情,区国资委优化国有企业考核分配机制。制定完善考核指标,完成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核定工作。同时,实现薪酬结构从“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向“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的转变,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推动,面向全国选聘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
创新超转人员保障资金使用管理模式,依托北京丰产投资中心,搭建超转人员保障资金池区级平台,有效加强资金统筹和投资管理,不断提升资金周转及使用效率。
助力灾后重建 精准帮扶保障民生
国资国企以实际行动展现使命与担当,助力灾后重建,推进精准帮扶,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灾后重建是检验国资国企担当的试金石。区国资委迅速行动,指导企业挖掘潜能,与各方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一系列抢修和清理工作。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区国资委积极引导多家国企参与精准帮扶。他们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的三个村庄签署帮扶协议,通过建设智能温室大棚,引入“智慧农业”概念,利用前沿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生产领域智能化,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实现智能感知、远程遥控、田间管护“一键操作”,推动农业设施迈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助力大营子乡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利用手机APP交互系统,减少建设管理用房,节省项目用地,增加集体经济收益。
冬季供暖是关乎居民温暖过冬的重大民生工程,区国资系统致力于提升供热质量,确保15万户居民温暖过冬。他们全面改造供热设施,更新高耗能或不匹配的设备,大修板式换热器和相关水泵。此外,以维修班组为单位,140余名“供热管家”为居民提供全覆盖、零距离的服务,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探索新路径 构建服务区域经济保障版图
2023年,区国资国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运营、重点任务推进和国有资产盘活等核心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为推动“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区国资国企聚焦道路、水务、停车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
南中轴首都商务新区初露端倪,以全长11.5公里的南中轴为轴心,新的历史画卷逐渐铺展。大红门地区“华丽转身”迈出新步伐,大红门地区服装商贸城的转型成为新的亮点,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全面开园,为首都商务新区提供高品质产业空间近10万平方米、缤纷商业配套2万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近500套,发挥园区集聚效应,着力打造功能融合型创新社区。南中轴集团还将继续发力,发挥重点功能区引领、加速产业集聚。
丽泽控股集团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加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努力构建以新兴金融为主的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商务区土地供应工作,南区完成全部经营性用地供应,北区第一宗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成功挂牌出让。数科集团提前一个月实现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创新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看丹独角兽基地完成7.6万平方米楼宇租赁,入驻高质量企业26家,聚集效应初显。
聚焦“书香丰台”品牌定位,“一书方庄”将城市更新与文化品牌提升有机结合,成功引入三联韬奋书店、李可染艺术展和吕思清艺术家团队等文化品牌;依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华区,着力打造宛平博物馆之城,建设红色文化新地标,以文化生态内生动力激活区域发展。
丰台区国资国企积极承担三大重点功能区和五大重点功能组团的开发建设任务。土地一级开发项目—长辛店老镇西区经适房(长馨园)及商业金融用地全面开工建设,为长辛店大街棚改居民提供定向安置房3585套,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2023年,累计开工建筑面积10.9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超2亿元。宛平城解危二期工程顺利收官,三期工程稳步推进,同向发力共促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华区项目落地实施。改造马家堡路68号院2号楼,是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路径”,为丰台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成功案例借鉴。取得五里店京周路沿线A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立项核准批复,A区上市地块宅基地实现拆除率100%。南苑棚改项目A上市地块实现净地,东区已成功交易并回款40.135亿元。
完成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约5.41亿元,实现范家庄路、卫强路、长辛店北二十五路、丰台医院周边道路建成通车,京良路东段、六圈路征拆签约率达100%,完成京良路西段、京雄高速地上物腾退工作;办理芦井路西延、中央芭蕾舞团周边道路等28个项目前期手续申报工作。完成河西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河西片区水生态提升项目(一期)和佃起河河道治理既定工程量;推动办理刺猬河改移及综合治理工程前期手续;完成永定河平原南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一期)拆迁改移。
丰台区国资国企以城市更新战略为指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直接融资能力、释放产业空间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聚集,提升资本市场影响力。通过成功发行中期票据等一系列措施,预计可筹集盘活资金超百亿元,为推动“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国资国企改革攻坚任重而道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需要不断练就“真本领”,敢啃“硬骨头”,从“稳定器”向“助推器”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的推动者,做好民生保障的守护者。
未来,区国资国企将紧扣主责主业、锚定目标任务,继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企业战略性优化重组,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盘活有效路径,综合施策培育发展新动能,在“五气”连枝的引领下,为“丰宜福台”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