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晓妍 赵自谦)京西卢沟桥畔的长辛店,是中国早期铁路修造业和产业工人聚集地,也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策源地和发生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起点与典范,被誉为“北方的红星”。在这里,有一支义务宣讲队,追寻红色足迹,将红色的种子播撒。3月26日,丰台区召开2024年精神文明建设大会,长辛店街道“北方的红星”志愿服务队作为特色志愿服务队代表获得授旗。
小小红色宣讲员
共讲家门口的故事
“工人的工字上边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一竖是工人,工人顶天立地,工人就是最伟大的阶级。”高高举起手的少先队员礼之后,长辛店第一小学的王宥宁用清脆又坚定的童声讲述着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旧址的历史。
3月28日,一场长辛店红色历史宣讲比赛举行,来自长辛店街道的中小学生戴着红领巾,站在“劳工神圣”的背景前,洪亮又饱含感情地诉说着家乡的悠久历史。13位选手轮番登场,有介绍长辛店红色旧址的,有讲述革命先驱的斗争故事的,也有表达对家乡长辛店的热爱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北方的红星”宣讲团的成员。
长辛店地区拥有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工人俱乐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旧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游人寥寥。2023年7月,为了讲好长辛店的红色历史故事,街道成立“北方的红星”红色宣讲团,在红色旧址开展讲解,免费为游客们介绍长辛店的红色历史文化。
“从成立到现在我们宣讲有200场了,为上千名游客传递红色文化。”“北方的红星”宣讲团团长周健介绍,宣讲团一共有三十多人,有居民讲解员、社工讲解员,也有青少年讲解员。宣讲团分工明确,分为宣讲组、保障组、服务组,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各司其职。
如今,宣讲团作为特色志愿服务队代表获得区级表彰。在这背后,曾有一个人默默宣讲了十年。
从一人十年坚守
到众人共筑红色记忆
63岁的尹喜军是土生土长的长辛店本地人,退休前曾是长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区的党委书记。2012年,他发现很多本地居民都不了解长辛店的历史,便萌生了义务讲解的想法。“我翻旧了好几本历史书,又问了更年长的老人,整理出了一套词儿。”尹喜军说。
写好解说词,又进行了细致地选点后,尹喜军开发出一条红色文化游览线路,开始系统地为前来长辛店的人们讲解这座千年古镇所蕴含的红色历史文化,人多的时候一天接待4个团体。无论刮风下雨,一讲就是10年,讲解覆盖5万余人次。
立足于“老尹讲古镇”,在东山坡社区的牵头之下,成立了“北方的红星”红色宣讲团,为宣讲团配备了讲解器、队旗等器材,给成员们统一服装,招募居民和社工积极参加。社区还举办了培训班,由尹喜军和周健作为讲师讲述老镇历史知识和交流宣讲技巧。
“社区发布招募通知,来了很多热情的老街坊,大家都想把长辛店这张红色名片介绍出去。但是大家都没经验,大庭广众下讲肯定紧张。”周健说,去年8月第一次组织讲解时,社区居民张景梅太过紧张忘词了,觉得丢脸,就不愿再来宣讲。“我充分挖掘她的优势,她是社区文艺骨干,擅长演出跳舞,总能吸引大家目光,只是没有宣讲的经验,后来我全程陪同她宣讲,她卡壳的时候我就微笑着朝她点头口型提示。”在周健的耐心鼓励下,张景梅逐渐找到了信心,积极报名每一次宣讲,成了团里的骨干成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本地退休居民讲解员更有家乡味和情怀,年轻的讲解员就更加朝气蓬勃。”在每一次讲解完成后,周健会私信每个成员,便于大家更快地提升。“团员们也在相互鼓励,相互打气。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讲好红色故事。”
当接到社区讲解任务的通知后,宣讲团组长们的微信群消息就响个不停。“今天下雪了,我得和大家提前一个小时扫雪去。”保障组组长发了一条消息。“路滑,我们也得拿着旗子站在几个主要路口,提醒大家小心走路不要摔倒。”服务组的组长也开始动员组员准备接下来的活动。“我们有一个组长群,任务下来以后,每个组来领。除了听我们的宣讲学习历史文化,也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们团队在服务过程中的温度。”周健表示。
“今年1月份有20场的集中宣讲,接待了培训团体、中小学生,还有民主党派人士,受到了很多好评。”周健说,今年宣讲团在社区的组织下还将会到学校和单位深入讲解,把红色故事传承下去。此外,长辛店老镇将于今年“十一”焕新开街,周健很期待,她要和团员们再把宣讲流程仔细打磨,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东山坡社区党委书记郭淑娟介绍,自“北方的红星”宣讲团成立以来,已在辖区8处红色旧址宣讲长辛店历史,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保障,为地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老镇文化的宣传弘扬作出了贡献,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社区基层治理提供重要宣传途径。
新生力量注入
传承红色基因
最近尹喜军很开心,有一个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爷爷联系他,想要加入宣讲团,并且英语口语流利,可以给外国人讲解。“现在的孩子真厉害,他让我把讲解词发给他,他要翻译成英语。”尹喜军说,十年前的他根本无法想象宣讲团有现在的规模,“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大家一起把长辛店红色文化发扬出去,是我最高兴的事。”
在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不仅仅有“土著”,一些“新长辛店人”也加入宣讲队伍中。今年36岁的粟英已在长辛店工作、生活了十年,早就有了归属感。去年5月听说街道开办了宣讲培训班,她迫不及待地报了名。“既然定居在这里,我也有责任和使命将长辛店的红色文化推广出去。”粟英说,她记下了尹书记整理的文稿,也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积极学习。“在一次讲解结束后,一位阿姨和我说虽然生长在长辛店几十年,但家门口的红色故事从未像今天这样认真听过、看过,她特别感动。”得到这样的评价,粟英觉得一切都值了。
同时,街道和社区的党组织与学校联合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志愿宣讲,共同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辛店红色文化。
三年级的王宥宁最终获得了本次宣讲比赛的一等奖,他很满意自己的表现,“终于不会忘词了。”他对记者透露了完美发挥的“秘诀”:“我不光是去背这个话,背的时候还要去想象这个画面,我在讲劳动补习学校的时候,似乎看到了当年工人们在那里补习的场景,也让我在学习的时候更专心一点”。当被问到是否会继续宣讲时,“我既然加入了,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