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瑶 谢麒)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丰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迎着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出生在1949年,他们被称为“共和国同龄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他们成为最早的“祖国的花朵”,他们更是新中国发展的奋斗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徐桂霜 共和国历史的亲历者,更是书写者
近日,记者在走访共和国的“同龄人”徐桂霜老人时,谈及新中国成立75年来身边的发展变化,她感慨万千。“‘共和国同龄人’这是一个自豪的称谓,我们何其有幸,见证了祖国鲜活的历史篇章!”徐桂霜说。
徐桂霜出生于1949年10月2日,年近75岁的她对儿时的记忆依旧历历在目,在最初物资匮乏的年代,曾有一段艰难的日子。“当时买所有东西都要凭‘票’,买米买面要粮票,买鱼买肉要肉票,买过年‘特供’的花生瓜子水果糖块都要票。”徐桂霜说,“犹记得我母亲还因为家里没有肉票,买来红烧肉罐头做馅儿包饺子,招待远方来客。正是因为经历过那段日子,让我们更加懂得节约和珍惜。”
“我们这一代人穿过补丁衣服,喝过野菜汤,在青春岁月里感受过艰辛,但是我们与祖国同命运,和母亲共成长,在新中国的建设道路上、在风吹雨打中磨炼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我们何其幸福!”徐桂霜老人眼眶泛红,“我们是三代军人家庭,父亲、丈夫、儿子、女儿、女婿都是军人,我们全家感恩祖国感恩党!”
从海军航空兵部机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休后,徐桂霜积极投身社区建设,现在是太平桥街道万泉寺东社区第一网格支部书记。“咱们社区的徐桂霜可真是个热心肠,带头响应垃圾分类、积极执勤值守,邻里谁家有个口角矛盾,她总能三两句话把事情解开逗得大家开开心心。”提起徐桂霜的名字,万泉寺东社区的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我们上次跟她反映雨天楼前积水的问题,她和社区干部们为此忙前忙后,现在修缮一新,雨天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了。”
说到徐桂霜老人最喜欢的一首歌,当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每当我听见这首歌时,我的心情就特别激动,因为我跟共和国同龄。我们的一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是共和国历史的亲历者、更是书写者。”
卢纪元 祖国富强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者
出生于1949年7月8日的卢纪元是青塔街道珠江紫台社区的居民,曾参与诸多国家工程建设的他,去过白山黑水,去过江南水乡,去过内蒙古草原,去过鄂西深山……看着祖国在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建设者的奋斗下越来越好,他感到无比欣慰。
1960年,卢纪元跟随支援大庆建设的父亲,从北京搬迁到大庆,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缺吃、少穿,为了保证正常上班、上学、吃饭,卢纪元和母亲经常去捡土豆玉米、挖野菜吃,用冻白菜、干胡萝卜缨子熬过冬天。
1969年,卢纪元单位几万人从黑龙江大庆整体搬迁到湖北省荆门深山里去建设炼油厂。他和同事们先用当地的毛竹、芦席建起了宿舍、食堂、办公室。“这些席棚子夏天不遮雨,冬天不挡风,时常有野狗、蟒蛇光顾。有一年山风大,棚子的屋盖还被大风吹翻了。”卢纪元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汽车运不进建材,卢纪元和同事组织“小板车长征队”从上百公里外的料场,昼夜不停,人推肩扛,把一些建材运进山里。材料缺、时间紧、任务重,队里决定就地取材,不用木模,不用一根钉子,用土模办法完成大桥基础、桥墩工程,无机械就人工搅拌,时间紧就不分昼夜。那些日子常常是第二天早上、当太阳升起时,卢纪元和同事累得都躺在山坡草地上睡着了。就这样,五十天时间铁路大桥建成了。当地的居民很少出山,更没见过火车,都说:“火车趴着走这么快,要是站起来跑就更快了”。
“回望祖国建设的脚步,我们几代建设者艰辛过、沉重过、奔驰过、雀跃过……深浅不一的脚印,湿透衣衫的汗水,串联起75年多彩的建筑生活印记。”卢纪元说,“看到如今人们生活幸福,国家富强,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荣光。”
赵克岭 在丰台执教的28年,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苑街道西宏苑社区的居民赵克岭于1981年到丰台区槐房小学工作,在小学执教的28年中,他感受到了丰台乃至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一年,赵克岭一家人挤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居住。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活诸多不便,就安排孩子寄住在姑姑家。他心中始终坚信,日子会变好的,生活会得到改善的。到了1998年,赵克岭一家终于住到了丰台区教委分配的三居室。
“从我个人成长的历程和家庭生活的视角,我深深感触到祖国发展壮大和我们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赵克岭说,“当我看到中国航天九天揽月,看到‘蛟龙’号探海创世界最深记录,看到动车组飞驶在祖国大地上,看到祖国创下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时,内心都无比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曾经默默奉献的园丁,退休后,赵克岭继续发挥余热,在社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党员阳光护送活动,努力为社区组织夕阳红合唱队,传承红色基因和正能量。
盛雪珍 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挺起了脊梁
南苑街道阳光星苑南区社区居民盛雪珍出生于1949年5月2日,在她眼里,自己是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的,她将祖国的坚强不屈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也将祖国的繁荣昌盛当成自己最大的幸福。
“小时候,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心中都燃烧着对未来的憧憬。祖国在艰难中前行,努力恢复经济,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这些孩子则在简陋的教室里努力学习,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盛雪珍回忆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网络日益发达,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盛雪珍目睹了祖国不再贫穷落后,大家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从曾经的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的丰衣足食。
“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挺起了脊梁。”盛雪珍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