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今年9月,北宫镇、方庄街道等街镇的9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已备案运营养老机构51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1家,养老家庭照护床位860张
● 今年将完成11个区域街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培育养老助餐点228个,实现26个街镇全覆盖,服务超过329个社区(村)
本报讯(记者 赵自谦)“咱们在朗诵时,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同时理解朗诵内容,把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一堂朗诵公益课上,授课老师正深入浅出地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而台下的“银发学子”们则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认真练习发音技巧、情感酝酿和肢体动作。课堂气氛既活跃又有序。
这是发生在丰台区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老年示范学堂(以下简称“老年学堂”)中的一幕,台下的“银发学子”不仅有来自周边社区的居民,还有从其他区慕名而来的学员,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65岁。在老年学堂,他们不仅可以学习书法、国画、手机摄影、二胡、声乐、古筝、朗诵、民族舞等多种课程,还有丰富多彩的健康讲座和妙趣横生的老年人手工派对可以参加。
据介绍,老年学堂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仅一周的时间就有一百多位老年人咨询报名,周边十余个社区的五十多位老年人参加了学习。
“在老年学堂不仅能学到知识和表演,还会组织节目录制和展演,给我们一个表演的舞台,大家都特别积极,一堂课也不愿意缺席。”学习民族舞的王阿姨笑道。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老年学堂主要是为老年人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关注他们的兴趣、社交以及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在丰台,像老年学堂这样专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正不断增加。丰台区不断探索养老服务的新路径,从照料、饮食、就医等多方面多元化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的“养老”加速向“享老”转变。随着丰台区全力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出现在老年人身边——社区内外,价格实惠、味道可口的老年食堂逐渐多了起来,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特别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就近解决老年人就餐不便问题;公共场所内外,适老化设施逐步增加,安全扶手、无障碍坡道、公共轮椅等设施让老年人出行的安全与便利得到保障;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调度监管平台上,养老驿站、养老机构、养老助餐点被一一标注,数据实时刷新,养老服务开展情况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丰台区创新开展“百岁老人幸福工程”,以“为百岁老人提供个性化为老服务”为基础,围绕百岁老人的实际需求,为全区百余位99岁以上老人建立服务档案,及时跟进老人健康状态及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记录讲述这些老人的百年人生,向全社会宣传弘扬老一辈的优秀事迹。
在上半年发布的《丰台区2024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中,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均居前列。丰台区持续完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试点建设街镇养老服务中心,推进老年福利中心开业运营,做好“百岁老人幸福工程”。截至今年9月,北宫镇、方庄街道、南苑街道、西罗园街道、卢沟桥街道、青塔街道、长辛店街道、六里桥街道、和义街道共9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已备案运营养老机构51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1家,养老家庭照护床位860张。预计今年将完成11个区域街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培育养老助餐点228个,实现26个街镇全覆盖,服务超过329个社区(村)。
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接下来丰台区还将持续打造街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预计于2025年实现全区26个街镇全覆盖。充分发挥街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统筹作用,调动区域养老服务单位的资源,将专业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让幸福养老在家门口落地;不断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符合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养老助餐点,并加强养老助餐宣传工作,合力支持社会参与发展;稳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居家适老化改造支持政策,逐步构建丰台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单位库,充分利用区、街镇养老服务资源打造居家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探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品牌,打造“一个街镇一个品牌”的街镇养老品牌体系。
让每位老年人都能拥有幸福晚年,既是“家事”,又是“城事”。丰台区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不仅让“养老”变“享老”,更是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深化“老老人”服务保障改革,打造“幸福之城”的生动缩影。
(详见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