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丰台区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市、区实施方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案例。近日,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及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编发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汇编2023》,我区有4篇文章入选。本报通过精编这些文章,以邀各单位加强经验交流,不断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党建品牌”是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建设中形成的、有一定知名度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机制。“将品牌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嵌入党的建设工作中,用品牌理念带动党建,用品牌标准评估党建,用品牌技术推进党建,用品牌形象展示党建,用品牌效应衬托党建,实现品牌管理与党的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既是法院系统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生动探索与实践,也是法院系统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积极创新与跃升。
近年来,丰台区人民法院牢牢抓住党建主线,持续探索创新,打造“丹柿小院”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丹柿小院”旁
“担事”解民忧
在丰台法院王佐人民法庭院内,有一片柿子树,每到成熟季节就一片丹红——于是取名“丹柿小院”。当地老百姓来法庭打官司,案结事了后,巧妙地取了谐音,竖起大拇指称赞法官:“担事”解民忧。自2018年以来,王佐人民法庭积极打造“丹柿小院”党建项目,旨在通过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干警扎根在基层、磨炼在基层、服务在基层、奉献在基层。法庭连续多年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2021年,法庭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王佐人民法庭党支部“丹柿小院”党建项目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北京法院党建创新示范项目”。
近两年,中央对党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和少年法庭工作也面临着新任务。王佐人民法庭党支部依托现有党建品牌,走出了一条依托党建品牌、丰富党建品牌的创新之路。
坚持理论学习
激发品牌感召力
党建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王佐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法庭,人员流动比较大,2021年,原有14名庭室人员中,7名人员出现了变动,党支部成员中,也有三分之一人员的变化。如何让新同志迅速形成战斗堡垒,融入党支部建设中,激发“丹柿小院”特有的品牌感召力成为当务之急。
支部发扬“丹柿小院”党建创新项目坚持理论学习为先的工作原则,夯实新人“为民担事”的思想根基,以理论学习为抓手,筑牢对党忠诚、司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在原有的“午间一小时”学习、“支部书记讲党课”“我学英模故事会”“老庭长讲党史”等主题活动基础上,党支部开展“每日一题”活动,组织干警进行高频率、全覆盖、互动式的集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老书记讲庭史”活动,退休老书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讲述法庭发展历史与精神脉络,激励新到岗的年轻同志;开辟党建室、法官墙等党建文化阵地,以历史传承、新时代风貌展示等设计激励干警牢记初心使命;带领干警实地参加社区点站式现场工作,促使其深度融入司法为民活动之中,深刻感受“丹柿小院”所具有的品牌感召力……“通过了解‘丹柿小院’的创建史和发展史,参加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自己深刻领会到了一心为民‘担事’精神的内涵所在,我一定要将‘担事’精神传承下去。”新入庭的干警说道。
通过发挥党建品牌特有的品牌优势,王佐人民法庭使新到岗的干警能深刻感悟“丹柿小院”品牌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和感召力,在思想认同层面形成价值引领,使之成为党建工作持续推进的精神源泉。
多方联动 提高品牌执行力
及时发现新问题 推动品牌转型升级
王佐人民法庭以“丹柿小院”党建品牌为引领,形成了多项机制,如创设“重点工程专项服务包”“乡村治理多方联动”“涉农案件一线化解”等十余项机制;与属地各级党委建立基层信息互联互通、具体案件适时会商、突发矛盾联防联动工作体系;在矛盾相对集中的庄户村设立“7日调解”工作站,制定《要素式调解指南》;设立巡回审判点,开展“驻点+机动”巡回审判;开展“普法惠民村村行”系列活动,针对群众关切的民事侵权、遗产继承、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发放普法宣传材料;在北京法院系统首创群众来访“24小时法官回电响应”机制,就涉未成年案件工作,共建联动性保护阵地等。
依托“丹柿小院”形成的各项机制开展工作,王佐人民法庭解决了基层审判和基层治理中面临的大量问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但随着工作持续深入,机制运行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
例如,2022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涉及“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全新内容,在干警入校园进行法治宣传之时,老师及家长对此也进行了咨询——这提出了落实新法规定与进行普法宣传的新要求。又如,在联系街镇各项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干警提出,受机制运行的成效和“丹柿小院”党建品牌启发,社区党支部对党建工作越来越重视,希望在支部共建平台能够更加深入发挥各方服务群众的优势……上述情况的出现,与“丹柿小院”党建品牌相应机制的良好运行密不可分——正是党支部在严格落实各项机制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属地街镇、群众,才能迅速发现群众的新需求、新问题。从实践可以看出,党建品牌的执行力是品牌继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丹柿小院”在品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情况,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将“丹柿小院”所蕴含的“担事精神”落到实处,解决人民群众新的问题,成为“丹柿小院”品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创新机制
保证品牌向心力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王佐人民法庭党支部依托“丹柿小院”精神内核,以“担事精神”为指导,建立了多项新的工作机制,创造性地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担政治之事 让党放心
王佐人民法庭积极与社区深入开展党建合作,支持云岗街道党工委“到家服务办实事、服务到家暖人心”主题实践活动,制定支持朱西社区党支部“到家服务、服务到家”活动的实施方案,就社区的实际需要培育调解员队伍,建立了“法官巡访”机制、双向交流机制,进一步打通双方交流渠道;与南宫雅苑社区党支部进行党建合作,形成“三项清单”工作机制,双方就自身的资源、需求和工作情况等进行总结,形成清单并交流互换,实现共同帮扶、共同进步……王佐地区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转型阶段,“创无”工作任务重、难点多,支部在前期多次参加辖区“创无”工作会议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对涉拆违法律风险予以详细提示,同时及时召开法官会议,对相关诉讼风险进行研判,形成内外联动的工作模式,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
担解纷之事 让人民满意
面对全社会持续关注青少年保护的趋势,王佐人民法庭建立了明确固定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团队。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起草《丰台区人民法院关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置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和专门的家庭教育观护室,首次以民事裁定书形式发出《家庭教育令》,并由庭室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开展指导,深入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路径。
不仅如此,面对群众提出的新要求,王佐人民法庭党支部还创新宣传方式,连线丰台区芳城园小学及其河北省邯郸市“手拉手”学校,开展线上教育讲堂;在《北京日报》上刊登文章,对未成年人骑行导致的人身损害情况进行分析和警示……
担共治之事 让社会和谐
在诉源治理方面,王佐人民法庭党支部持续加强与社区沟通联系,借助12368诉讼服务平台、巡回审判、网上课堂等形式精准发力。2022年以来,王佐人民法庭深入基层,达成了“街乡吹哨、法庭报到”的12368诉讼服务机制,街镇可通过12368平台向法庭寻求法律支持,法庭派专人进行对接。此外,王佐人民法庭还进入云岗街道南一社区进行巡回审判,庭审结束后法官就审理案件所涉及的老年人诈骗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以个案为契机,有效解决了可能产生的普遍性问题。
在联动增效方面,王佐人民法庭党支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形成合力:加强与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有关社会组织的协作配合,先后到访区检察院、区教委、区妇联等部门,寻求开展合作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有效途径;针对新颁布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与区教委开展试点,21名法官受聘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为全体法治副校长进行履职培训,各法治副校长陆续开展授课工作,主动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不仅要重视党建工作,还要重视党建品牌建设,只有具备了自身的党建品牌,方能在价值引领上实现事半功倍——王佐人民法庭党支部将继续以标准化党支部“丹柿小院”为引领,做到党建与审判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以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展示法院队伍建设新面貌、新气象。
文/丰台区人民法院 赵昭 郑磊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