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孙皓)干净宽敞的公共空间、停放有序的车棚、修缮平整的路面、新增设的车位……近日,五里店第一社区外贸7号、8号楼的68个小棚子和3个违建院落全部拆除完毕,并且改造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实现了小区环境的“大变样、大换装”。
五里店第一社区外贸7号、8号楼位于卢沟桥路南侧,建于20世纪90年代,共有168户居民,其中半地下室住户23户。由于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缺失,私搭乱建占用公共空间、停车混乱、汛期积水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
“终于看到阳光了!”
“我们住在7号楼1单元地下室,本来半地下室的户型就照不进来多少阳光,这一排小棚子完全把阳光挡住了,屋里一点儿也不亮堂!”刘阿姨在7号楼住了24年,由于窗前蓝棚子的遮挡,每天一回家就得开灯。
为彻底解决私建棚子这个多年的难题,街道城管办牵头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多次到现场进行摸底排查,并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队、社区干部、楼门志愿者连续多轮入户宣传动员。“一开始大家都不同意,我们就充分发挥党员代表的作用,讲利弊、谈规划,前前后后5个月,才全部做通了居民的工作。”社区书记说道。
做通居民工作后,街道、社区立即启动拆违工作,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社区内68个小棚子、3个违建小院全部拆除,很多像刘阿姨家一样的半地下室又再次洒进了阳光。“地下室比较阴凉,现在阳光照进来,感觉家里温馨多了!”刘阿姨激动地说道。
“拆改建相结合,家门口变样了!”
“拆只是手段,而把腾出来的土地规划好、利用好、建造好,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关键。”街道城管办负责人颜杰说道。
据统计,7号、8号楼内违建的拆除共释放出约680平方米的空间。为充分利用好拆违腾退出来的空间,社区坚持“大家的地大家议”的理念,多次组织居民召开楼门长会、社区议事协商会,最终决定将腾出来的空间改造成停车场和充电车棚。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有时候孩子们回家也会开车过来,经常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停车位,要是能划出专门的停车片区就好了。”经过精确测量与设计,拆除后的大片空间共规划了75个停车位,可以满足大部分居民的停车需求。
此外,院内电动车、自行车停放杂乱,充电不方便,社区充分利用边角区域,共建成4个车棚,其中两个为充电车棚,每个车棚均可容纳35辆电动车、自行车。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充电车棚放置在近门口处,既方便居民使用,又能最大程度缩短应急响应时间,降低火灾风险。
“配套到位,社区更暖了!”
除了拆违重建外,街道和社区也利用这次机会,将便民服务设施改到位,点亮了居民心中的暖意。
“我们这里就怕下雨天,雨大的时候,积水没过膝盖是常事,非常不方便。”由于7号、8号楼地势低洼,每逢雨季就会出现积水问题,尽管每次社区及时进行抽水、排水等工作,仍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
社区以此次改造为契机,将原有地面撬开,重整铺平,上抬地面高度,形成地势差。同时,在雨水沟渠前延长导流槽,通过排水坡度进行雨水引流。“我们进行了测试,基本上已经没什么积水了,来年雨季,居民们可以正常出行了。”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楼门前,新“上岗”的几盏照明路灯也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的生活。“我经常凌晨四点就得出门,有了这路灯,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居民张女士说道。
就连大门口也有许多“微改造”的小细节。门口路边的台阶被拆除了,拓宽道路的同时,也在路边增设了停车位,进一步缓解了居民的停车难题。“五里店外贸小区”几个大字挂在小区门口处,让7号、8号楼的居民有了更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