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蛋雕达人将北京丰台站搬上蛋壳
  一枚精美的蛋雕作品,聂全民要创作半个月才能完成。特约记者 刘平 摄

  如今聂全民的蛋壳雕画又有了新方向,北京新地标——丽泽金融商务区、北京丰台站等已经被雕画在了蛋壳上。

  特约记者 刘平 摄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颖 刘平)说起蛋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两个字——脆弱。东铁匠营街道刘家窑第一社区的居民聂全民,却在仅0.2毫米厚的蛋壳上雕刻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蛋壳雕画风格。他的蛋壳雕画一亮相,就引发居民的争相围观。

  11月12日,在刘家窑第一社区的活动室,记者看到聂全民正在给居民传授“挑蛋”窍门。他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蛋壳雕画,有京剧脸谱、有山水、有人物肖像,煞是精致。

  “这是狮头鹅的蛋,这种鹅的体重是普通鹅的2至3倍,蛋也比普通鸡蛋大两三倍,蛋壳洁白如玉,是很好的蛋雕素材……”聂全民说得认真,居民听得聚精会神。

  结束了当天“蛋雕进社区”的课程,记者跟随聂全民来到他家。他的老伴儿拎着装满蛋雕作品的袋子在前面走得小心翼翼,聂全民拎着“多宝槅”和刻刀、颜料在后面跟着。

  因为是老楼,聂全民家的客厅就八九平方米,一大半的地方被一张长桌占据,这也是他的工作台。桌上摆满了蛋雕作品,鸵鸟蛋、鹅蛋、鸭蛋、鸡蛋、鹌鹑蛋上,雕刻着齐白石的《多寿》、梵高的《呐喊》、“京城三老”的肖像画……风格多样,惟妙惟肖。

  由于空间小,桌子离墙只有一尺远,这个夹缝是老聂的“藏宝阁”,更多的蛋雕都藏在那里。“不特意去够都碰不到,安全!”老聂说,有次一个不小心,十二生肖蛋雕作品组中的“猪”掉在了地上,摔坏了,可给他心疼坏了。这个缺了一块的蛋雕一直被他放在工作台上,看到一次就提醒自己一次,要小心再小心。

  老聂和蛋雕结缘,得从1999年说起。那时候他还没退休,喜欢书画的他看了篇关于中国和西方的“彩蛋”的文章,被这种以蛋壳为画纸的艺术吸引,开始尝试蛋雕。

  “轻了刻不上,一用力碎了,满手是蛋液!”聂全民比划着在鸡蛋上雕刻的动作,“那段时间,家里的鸡蛋是没少吃!”

  十多年过去了,聂全民的蛋雕作品也有了些名堂:《鲁迅肖像》被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熊猫》《京剧脸谱》随“一带一路”艺术行到俄罗斯展出,《金鸡常鸣》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蒙古国外宾……

  多年来,聂全民坚持到丰台区多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文明会客厅“开班授课”。因为热心公益,不遗余力地传播蛋雕文化,他还被推选成为“丰台好人”,这让他的干劲儿更足了。

  “我很感谢这个时代——这个文化自信的时代。”聂全民说,小众的蛋雕如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授课时看着那一双双饱含惊叹的眼睛,当看到自己发布的视频下那些点赞和鼓励,他就充满了动力。

  如今,聂全民的蛋壳雕画又有了新方向——北京新地标,丽泽金融商务区、北京丰台站等已经被雕画在了蛋壳上。他说,69岁风华正茂,要与时俱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关注
   第06版:关注
   第07版:老字号“焕新”记
   第08版:书香
南森探索打造无界自然公园
多措并举推动科学教育发展
蛋雕达人将北京丰台站搬上蛋壳
丰台开启普法新路径
“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提名奖出炉 丰台榜上有名
丰台报综合04蛋雕达人将北京丰台站搬上蛋壳 2024-11-18 2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