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盟璋 记者 赵自谦)近期,丰台区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率先做出尝试,通过在程庄路3号棚改安置房项目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安置房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落地,该项目也是全市第一个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部分土地出让方式,并打通出让手续办理的安置房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
让新市民、青年人安居更安心
为何要在安置房项目配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据悉,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和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效益,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不同收入水平和家庭结构人群的多元住房需求。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丰台区此次尝试,不仅积极响应和落实了《实施方案》,也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了安置房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首例示范,探索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
目前,丰台区共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25个,共计约3万套住房。本次落地的程庄路3号棚改安置房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位于五里店街道,建设单位为中铁建投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99公顷,建筑控制规模18.28万平方米,其中配建四栋保障性租赁住房住宅楼,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约54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据了解,本次配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小户型为主,主要面向丰台区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为他们提供过渡性的租赁住房,缓解其住房压力。租金方面,虽然目前尚未确定,但参考周边地段及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定位,租金水平应在合理区间。房屋从建筑质量、结构安全到室内空间布局、采光通风,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入住的居民能够享受到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下转03版) (上接01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保障性租赁住房在建设过程中,注重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装配式建筑、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节水器具等,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为居民节省一定的生活成本。
城市发展得好,最终要靠吸引青年人、吸引人才。近年来,丰台区还深化拓展“丰台·学子回家”品牌效能,通过一系列产业和人才政策,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丰台区筹集专项房源,多区位选取毗邻功能区和产业聚集地的房源,促进职住平衡,让人才有所“栖”。房源配齐各类家具家电和设施,并设有健身休闲、书吧、公共厨房等相关公共区域,满足青年群体生活、社交需求。
打通土地出让流程
促进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本次丰台区依据《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对新供应国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方式进行研究,系统梳理具体实施细则。
在市、区规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针对非市、区保障性住房平台公司利用国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部分土地通过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程庄路3号棚改安置房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已于2024年9月完成地价评审,供地方案已于10月正式通过市政府审批。
作为全市第一个明确土地出让方式并打通出让手续办理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程庄路3号为推动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对于解决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土地出让方式和办理手续,可以缩短项目前期的筹备时间,加快落地和建设进度。对于开发企业来说,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项目风险和收益,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保障性住房领域,达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量的目的。”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丰台区将持续完善租购并举符合首都实际的新时期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方式,着力让新市民、青年人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把创新丰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提高各类群体精准保障,持续改进群众居住条件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