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姜欢)“唐娟护士长,你要推我走可别把我推翻了哦。”“您坐上来我带您起飞喽,平常都是我推您,下次可得换您推我了啊。”“来老爷子,咱俩来合个影,微笑一下。”“那你可得说点好笑的我才笑哈。”97岁的梁爷爷与医护人员幽默地逗趣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大街东里的颐安养老照护中心看到了这温馨的一幕,深入感受到了一位位“银发老人”享受到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满满幸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成为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以及事关国家发展的“国事”。为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丰台区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方面下足了功夫,现有养老机构52个、养老服务驿站101个、养老助餐点229个,实现了全区26个街镇全覆盖。其中颐安养老照护中心也秉持规范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贡献了一份“丰台智慧”。
“传统养老模式是医疗站输出助医服务,养老机构输出养老服务,但是我们在一栋楼里实现了医养结合,这种无缝对接的模式就会让很多护理型老人有福音了。”颐安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说。
公建民营的颐安养老照护中心成立于2018年,总面积2000平方米,二层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层为养老照护区。机构采用医院化管理方式,有内设医疗机构,能提供医保定点医养结合服务,24小时会有医生护士值班。“我们接收的大部分为‘三不了’老人,就是医院收不了、家里管不了、没有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收不了,这种老年人群体有刚需但护理起来也有难度,所以用目前这种模式希望这些老人也能获益。”施颖秀说。不仅如此,颐安养老照护中心还提供社区上门服务,目前已辐射5个社区,服务近2万位老人。
康复认知训练电子游戏、失智评估训练软件、心理沙盘、简易扶手楼梯、双杠、电子单车……记者来到中心二层综合活动区内,王爷爷老两口正在围着心理沙盘与医护人员互动,康复师拿起沙盘中的猪八戒向爷爷奶奶展示:“您看这个像不像我?”引得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施颖秀说:“我们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有很多老人来的时候是失能卧床只能躺着,经过康复后都能坐起来站起来走了,活动能力像换了个人似的。”
除了全面精细的康复治疗,颐安养老照护中心还依托丰台街道打造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的信息化平台“丰街暖阳”统筹辖区内以及专业为老资源,通过子女端、老人端、服务商端、社区端等不同终端提供线上助餐、健康讲堂、居家安全等服务功能。中心食堂内的工作人员现场向记者展示了平台上养老用户的数据化呈现以及线上订餐的流程,全方位地体现智能化、智慧化养老。
同时,中心还形成了“7+X+N”的跨专业整合式社区照护模式,即医疗、养老、康复、护理、社工、心理、营养七个专业人才,X位志愿者和N个服务供应商,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四化服务。“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把他们也真的当成了自己家的老人来看待,看着老人健康开心,我们工作也就满足了。”辛大夫说。
据了解,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配有全科、内科、中医科、口腔科、检验科、中西药房等科室,配有心电监护、心电图、鼻饲泵、输液泵、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吸氧等仪器设备,老人在机构内就能解决口服药、打针输液、调胰岛素、雾化吸入、压疮换药、康复治疗以及中医理疗等医疗问题。
“我来这里快两年了,在这住和家里没什么两样,我这胳膊腿有哪里疼,康复师立马就过来给我捏一捏或者去针灸。去年他们还一起给我过了生日,买了一大捧鲜花,围着给我唱生日歌,我真的特别感动,感觉这里特别有人情味。”81岁的马奶奶眼含泪水地向记者讲道。马奶奶的老伴王爷爷更是赞不绝口:“我刚来这里两个多月觉得特别舒心,以前觉得身体挺好没必要来,现在都不想回家了,在这里和医护人员们相处也不孤独,像自己家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