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是首都城市南大门,是首都南部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南中轴上重要生态屏障功能区,也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地区。近年来,丰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不断筑牢生态屏障,以高水平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绘就绿色这个最美底色。
加强顶层设计 书写生态优先“新考卷”
高位统筹,推动落实党政主体责任。组建区委生态文明委,实现区委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统筹;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首都发展大讲堂、党校培训学习内容,引导全区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定实施《丰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面总结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和执行最严密、最严格的制度,相继出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补偿等系列制度和生态体制改革措施,为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丰台提供有力保障。
规划入手,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丰台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全面深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集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合一,明确了丰台区新的功能定位: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区,首都商务新区,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区,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引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区,高水平对外综合交通枢纽。《丰台分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制定了丰台区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构建起“一轴、一心、两带、双网”绿色空间规划布局。丰台区委印发《丰台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倍增追赶、合作发展”实施意见、编制《北京市丰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5年)》,指导全区全面推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筑牢生态屏障。
注重重点整治与系统治理相结合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丰台区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蓝天、绿水、净土打造成丰台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筑牢生态屏障,打造生态建设先行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重点整治,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丰台区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陆续实施“无煤化”、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扬尘污染治理等工程项目,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问题,铁腕治气守护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京华大地添花草锦绣。截至2023年12月31日,PM2.5连续三年达标,优良天数293天,优良天比例80.5%(扣除沙尘),优良天数和优良天比例排名全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丰台区密切关注辖区内国、市考断面水质情况,提高政治站位,筑牢雄安新区上游生态屏障。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完成节水型区创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国家和市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加快“点靓凉水河”行动,实施丰草河等生态补水,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为目标,构建和谐水生态环境。创设北京首个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推进地下水研究中心“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强化源头管控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土壤状况保持良好,居民“吃得安全、住得放心”得到有效保障。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绘就美丽丰台生态画卷。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逐年提升,发现动植物超过1000种,生态结构日趋稳定。丰台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区森林总面积提升至8520.86公顷,绿地总面积达到7744.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7.89%,城市森林绿地资源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一轴一廊一屏障,百路百园百社区”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丰台生态画卷。
推进生态融合发展
将“生态+”融入高质量发展
丰台区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生态+”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推进生态与产业、金融、科技、文化互促共进,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两山”理念转化提升,深挖生态产品价值潜力。丰台区作为城市核心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打造出王佐镇矿山生态修复带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园博园带动河西地区绿色崛起、北宫镇酸枣变“金”枣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宛平打造“红+绿”卢沟桥特色旅游、槐房再生水厂为市政灰色基础设施提供绿色发展样板、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构建首都南部生态绿肺、丽泽金融商务区成为“国内首个园林式金融商务区”、以“花”为媒升级打造特色花卉产业生态圈等一批“两山”转化典型案例,运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双向”转化成果,深挖生态产品价值潜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生态产品。同时,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擦亮王佐镇稻田画、草桥—花卉大观园等特色品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花卉产业等新业态,不断让绿水青山变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为此2022年11月19日,丰台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奖牌,成为全国首个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北京市首个成功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非生态涵养区。
示范创新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丰台区成立综合能源管理工作营,打造“生态环保产业圈”,推动环保产业与重点领域发展合作,打造绿色发展新平台。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倍增追赶计划。开展“无废细胞”创建,打造科创型无废园区样板。2019年丽泽金融商务区获评“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2022年丽泽金融商务区和北京公共交通集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评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创建工作经验获评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
走出“丰台路径”
形成“丰台模式” 贡献“丰台智慧”
近年来,丰台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筑牢生态屏障,探索出了一条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融合”为目标,以天清地清、山清水清、人清政清“六清”理念为导向,以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花果香城、生物汇城、景观靓城“绿城九法”为路径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丰台路径”,探索形成“丰台模式”,贡献了“丰台智慧”。
未来,丰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战略目标,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为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顺应人民群众对安全城市、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助力环境品质倍增追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争当美丽北京建设的排头兵。
文/丰台区委党校 张桂华
一轴:南中轴,重点将南中轴打造成生态文化发展轴;一心:高水准建成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两带:永定河文化带和生态融合发展统领城市生态格局,打通生态廊道,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双网:构建由水体、滨水绿化廊道、滨水建筑共同组成的蓝网系统,构建“城市级、社区级”两级城市绿网体系,推送森林入城、公园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