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健)在西罗园二区,住着一对命运多舛的母子。高静,肢体二级重残,行动艰难却内心刚强;其子刘奇,精神一级重残,深陷困境令人心疼。
当刘奇的户口从朝阳迁来,高静满心忧虑地找到社区残协工作人员,想寻求市政府12345热线的帮助,解决家里面临的实际困难。她声音颤抖地说:“我的儿子刘奇曾做安保工作,可因自身缘故,工作总难持久,情绪极不稳定。他在安定医院有着长长的服药记录……”
残协工作人员立刻行动。他们与丰台区心理卫生中心负责评残的主任大夫沟通,将刘奇的每段经历、每份服药记录细致入微地反馈。接着,联系社区民警和精防干部入户走访,为刘奇预约医院评残。考虑到高静一家的艰难处境,他们入户送上评残表,耐心告知注意事项。残疾证评定下来后,残协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残疾证送到高静手中。
知晓高静因肢体二级残疾腿脚不便,残协工作人员告诉高静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有针对出行不便及困难情况的无障碍家装改造利好政策,同时按规定为其申请过道扶手、电动晾衣杆等设施,并成功安装。
此外,残协工作人员还依据高静所述情况,联系社区精防干部和计生专员,为刘奇申请监护人补贴和独生子女伤残补贴。随后,他们又联系包楼人员和民政委员,为刘奇办理重残无业生活补贴和助残券。
高静心中一直有个期盼:渴望处于服药稳定期的儿子能融入社会大集体,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价值。残协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刻联系街道残联和职康站,通过反复协调为刘奇安排到残联职康站学习工作。当好消息传来,高静喜极而泣。
为表感激,高静送上一面锦旗。这面锦旗,是对西罗园第二社区残联的高度肯定与认可。同时,这也是对残协工作人员的鞭策与激励,不忘初心,坚持用爱与奉献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