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宛平史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丰台的足迹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一隅。易国跃 摄

  郎世宁钦赐碑(资料图)。

  游客站在南森观景台远眺。赵自谦 摄

  郎世宁,意大利传教士,清宫廷著名画家。在宫廷里奉侍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为皇宫服务51年,留有百多幅绘画作品。他的足迹踏遍丰台区北天堂、南苑地区。

  郎世宁在北天堂立钦赐碑

  乾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京郊北天堂(今属丰台区宛平街道)购买“旗地”触犯清朝法律,应当治罪,乾隆皇帝赦免,郎世宁为感恩在北天堂立了碑,因碑文是摘录乾隆皇帝圣旨内容,碑首刻“钦赐”两字,而称“钦赐”碑,俗称郎世宁碑。此地建有天主教堂,因在芦城天主教堂之北,而名北天主教堂,该村因天主教堂而得名,后简称北天堂。该村天主教堂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没有复建。

  郎世宁工作期间犯了一个大错误,在宫廷供职绘画时进行传教活动。他曾到京郊传教,他在传教活动中看中了北天堂一带的河淤地和“旗地”。所谓“旗地”即清代旗人所占有的土地。清朝入关后对满族“正身旗人”每丁给五垧的“分地”。北天堂紧靠永定河东堤,这一带有大片的旗地,永定河堤传递汛情的铺兵(河兵)开荒之地、清廷官员跑马占地之地都为旗地。据《老庄子乡志》记载:“老庄子乡的土地全部被朝廷礼部跑马占地,成为‘官地’,现在杨树庄附近还有官地的石界桩。”郎世宁通过当地官员蔡永福等人私下购买了旗地和河淤地,雇人耕种,收获粮食收割苇子,换回银两提供传教经费和补充生活。此事传到朝廷,大清律例规定旗地不准买卖,按规定要对郎世宁私买旗地判罪。经郎世宁在宫中积极活动,多方疏通关系,乾隆皇帝念其为外国人及在宫廷绘画和设计圆明园中长春园的功绩,恩准免罪,给予宽大处理。郎世宁为感恩皇帝,于乾隆十五年(1750)在北天堂旗地内立了石碑。

  钦赐碑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此碑身高113厘米(不含碑座),宽70厘米,厚18厘米,碑身两旁刻荷花莲纹。碑首中心为楷书“钦赐”二字,周围刻灵芝云纹,背面刻云山。原碑座埋入地下尚未找到,现新制一水泥底座。碑首高60厘米,“钦赐”即皇帝亲授。钦赐碑现存于北天堂村大王庙内。

  碑文摘录了乾隆宽恕郎世宁私买旗地的一段圣旨。钦赐碑文为楷书,碑文如下:“奉旨,民人私典旗地,定例綦严,屡经饬禁。但念郎世宁等系西洋远人,内地禁例原未经通饬遵行,且伊等寄寓京师,亦藉此以资生计,所以定例后价典旗地,着加恩免其撤回治罪。其定例以前所典之地,亦着一例免其回赎。此系朕加惠远人,恩施格外。钦此。乾隆十五年十二月(初十)日。”

  这座石碑反映了清代中期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及外国传教士在京师的经济活动情况,对研究清朝土地管理制度和外国传教士在北京的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郎世宁绘《乾隆皇帝大阅图》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由郎世宁画的《乾隆皇帝大阅图》。

  清代南苑有旧衙门、新衙门、南红门、团河四座行宫,新衙门行宫为其中之一。新宫规制宏伟,有400多间房屋。《日下旧闻考》记载:新衙门行宫“后殿屏扆间恭绘圣容,擐甲据鞍”。屏扆间指帝王座后的屏,恭绘圣容就是指《乾隆皇帝大阅图》。有的对此图标名为《乾隆帝大阅铠甲骑马像》《清高宗大阅图》,此图是绢本国画,当时挂在新衙门行宫后殿。乾隆帝自幼学文习武,文武双全,是“马上”皇帝,为了武备,常组织军事训练,参加打猎活动。清朝原规定每三年在南苑举行一次阅兵大典,仪式隆重。此图画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帝时年28岁,是对他第一次南苑大阅兵的真实写照。郎世宁常去南苑写生,参加乾隆皇帝在南苑的活动。画面乾隆皇帝英俊,身穿用金属片缀成的武士护身龙云服,头戴褐缨,擐甲据鞍,腰佩弓矢,左手牵马,右手持鞭,威武雄壮,栩栩如生。乾隆帝大阅时所穿铠甲,名甲胄,此甲为明黄缎绣五彩朵云、金龙纹,下为海水江崖图案,月白绸里。甲面有规则的金帽钉,衣正中悬钢质护心镜,镜四周饰鋄金云龙纹。两袖用金丝条编织,袖口月白缎绣金龙。裳分左右,腰以布相连,裳面以金叶片、金帽钉、彩绣龙戏珠纹相间排列。这套黄金甲,当时造价两万两白银。大阅图中之马是乾隆帝所乘的御马,此马红白两色,活灵活现,两眼炯炯有神。郎世宁多次画过这匹御马,《射猎图》中乾隆皇帝也是骑的这匹马。他还单独画过此马,命名《十骏图——赤花鹰》,此马是喀尔喀亲王德钦扎布进献的,高四尺六寸,长七尺二寸八分。乾隆帝为《十骏图——赤花鹰》题了诗:“伯乐今难遇,谁空冀北群。横风嘶逸韵,意气欲凌云。”

  《乾隆皇帝大阅图》从乾隆四年起,一直在新衙门行宫后殿屏上挂了170多年。1912年即民国元年,段祺瑞任陆军总长时,南苑驻扎着军队,称为“模范团”,段祺瑞到南苑检阅部队时,曾去新衙门行宫看到后殿中屏上这幅画像。当时行宫已年久失修,他恐怕画像被屋漏雨水污毁或被盗,就派裱工揭下带回城里,交给了内务府大臣。此画在故宫又保存了一百多年,至今仍清晰精彩如初。

  郎世宁绘《百骏图》

  北京共有七个御马场,南苑有六个御马场,养马两万多匹。郎世宁曾到南苑观马写生,画好各个特色马,然后形成《百骏图》。郎世宁绘画作品中画马较多,一是画的马多是少数民族首领进献的贡品,是实实在在的真马;二是他根据多年观察,融合创造的。《百骏图》各个马匹活灵活现,有的站立、有的卧地、有的仰天、有的吃草、有的喝水等,神态各异。

  郎世宁为清朝三代绘画一生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688年7月19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年轻时受过较为系统的绘画训练。1707年加入欧洲天主教耶稣会。1714年5月4日成为传教士,与意大利一位医生一同前往中国。1715年8月17日抵达澳门,来到中国,取汉名郎世宁。广东巡抚杨林向康熙皇帝禀报,康熙批示:“西洋人,着速催进京来。”是年11月康熙皇帝召见郎世宁,他不赞成郎世宁信仰的宗教,表示教会不适合中国国情。康熙对郎世宁说:“西方的宗教违反中国的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科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

  郎世宁奉侍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51年。为乾隆绘画31年。乾隆登基时24岁,郎世宁47岁,乾隆经常去画室观看郎世宁绘画。乾隆说:“朕并没谴责你们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罢了。”

  郎世宁在宫廷画室与同事密切合作,互相学习,还培养徒弟。他把西方油画技艺传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学习西方绘画的先河。郎世宁在宫廷向中国画师学习中国画技艺,使中西画相结合,形成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1998年3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地的郎世宁绘画作品出版了《郎世宁画集》。郎世宁留世作品160多幅。

  郎世宁参加了建设圆明园的工作。雍正二年(1724年)扩建圆明园,郎世宁在此居住较长一段时间,为圆明园各殿堂影壁、墙壁作装饰画,雍正皇帝对郎世宁作品十分赞赏,对一幅人物画评语“此样画得好”。乾隆十二年(1747年),郎世宁参与了圆明园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西洋楼)与施工,一度担任了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卿的职务,该职务为正三品官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为郎世宁举行了七十寿辰(虚岁)祝寿仪式,当天上午郎世宁赴圆明园晋谒乾隆皇帝,部分大臣、皇子、宫廷画家参加了祝寿活动。郎世宁在回城时,坐着装饰华丽的轿子,由二十四人的乐队为前导,四名官员护卫,获皇帝赏品由八人捧着与钦差官同行。经过的西直门门洞上结扎彩带,所有在京的欧洲传教士都聚集在宣武门内天主教堂门口,为郎世宁祝贺。

  1766年7月16日,郎世宁病逝,享年78岁。遗骸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欧洲传教士墓地(今北京市委党校),乾隆皇帝亲写墓志铭。《旧都文物略》记载:“光绪庚子之役,墓前碑志亡失。宣统三年,偶于长辛店发见之,今置原处。”

  文/高世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城治
   第07版:宛平史话
   第08版:安全
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丰台的足迹
丰台报宛平史话07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丰台的足迹 2025-02-10 2 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