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表示,近几年,丰台一直在探索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来帮助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进行融资。同时,与北京市相关部门一起打造北京民营科技创新中心和民企会客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硬增长。
本报讯(实习记者 袁阳)近日,记者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丰台区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20万户,创历史新高!新设市场主体23570户,增速达10.9%;新设企业19370户,增速达5.1%,两项增速均居城六区第一。此外,丰台区净增加企业1.14万户,净增加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企业96户,均位于城六区第一。这四项“第一”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丰台区如何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铸就市场主体的“硬增长”?
外资准入加速度
京津冀协同新样板
“从材料提交到领取执照仅用了1天,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丰台速度,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韩国自然人投资者在丰台区政务服务大厅领取北京麦得宏图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营业执照时感慨道。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拓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网办”范围,实现全市首批持“外国(地区)护照”投资人通过全程网办完成企业设立登记,设立过程简化了入境免签人员身份证明材料核查流程,实现了外资准入的“极简审批”。 同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京津冀登记注册工作的协同发展,简化企业迁移手续,实现企业迁入、迁出调档和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一窗受理、同步审核、限时办结”。“我们创新探索试点外资企业主体资格证明跨区域互认工作,与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市、珠三角地区的佛山市达成了合作,3月初正式实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监管云护航
执法改革显温度
“现在检查数量变少了,过程也更加规范了,我们企业的迎检负担也变得小了很多。”槐房万达永辉超市行政主任韩珊珊展示着“企业码”。据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全区59个部门,全力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任务在区内落地。 截至2024年底,全区扫码检查率基本实现100%;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到40.47%,减少扰企检查424户次;将6000余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非现场监管,不是放松监管,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更加精准地提升监管效能。不但有效集中了监管力量,还大幅提高了问题发现率和处置效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行柔性执法,开展轻微免罚、首违不罚工作。截至2024年底,共办理轻微免罚案件513件,免罚金额1700余万元,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既维护了市场秩序,又给予企业成长空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质量强区树标杆
标准建设立新规
深化首席质量官制度,助力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2024年北京市质量人才典型案例”,推荐32家优质企业参评第四届北京市政府质量管理奖……这些喜人的成绩,展示了丰台区在质量强区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效。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牵头组织修订《商品交易场所公平秤设置与管理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首创了公平秤图形标志并规定了设置要求,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联合区发展改革委印发有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任务分工,严格落实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 从市场主体数量的稳步增长到各项亮眼成绩的取得,丰台区用数据印证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深度融合。当20.49万户市场主体在此扎根生长,当96家高资本企业选择在此启航,丰台区正以营商环境的“丰台样板”,书写着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新设市场主体23570户,增速达10.9%,增速居城六区第一
新设企业19370户,增速达5.1%,增速居城六区第一
净增加企业1.14万户,净增加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企业96户,均位于城六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