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发地“大王”河北种菜50万亩
农户种着菜赚着钱顾着家 环首都农产品保障圈初形成
  李军展示蓝莓。 孙颖 摄

  李军展示茄子。

  种植基地 孙颖 摄

  早上7点半,北京新发地市场新农门,忙完“早高峰”批发生意的“茄子大王”李军坐上车,直奔30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村——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西午村。  

  “种了茄子种蓝莓,有500亩地。”那里有他打造的北京新发地助力乡村振兴(冀州)示范基地,“去年新种了蓝莓,这几天正是上市的时候,跑得勤点儿。”一路高速,3个小时就到了冀州,李军告诉记者,“河北种菜北京卖,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了我们底气。”

  “茄子大王”冀州打造种植基地

  “这是天津科芯的基地,这是千喜鹤的基地……”李军点数着。2021年他将示范基地落地西午村,真的起到了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这里打造自己的种植基地。  

  车辆行驶在冀州的乡间,两侧是望不到头的田地,麦苗返青,绿油油的,生机盎然。渐渐地,路两侧换了模样:成片成片的大棚,淡淡的蓝色,排列在蓝天白云下,煞是壮观。  

  汽车停在一幢二层小楼前,楼顶上竖着新发地的标识,“让种植者小康,让消费者健康”几个绿色的大字特别显眼。园区内排布着五排70来个大棚,宛若麦田里长出的“城堡”,很是壮观。走进大棚,一排排长茄子架,比人还高,茄子在叶子间“捉迷藏”,密密麻麻的根本藏不住。采摘茄子的工人们动作麻利,走几步就能摘满一桶。  

  “上午采摘,下午装车,晚上就到北京新发地。”李军告诉记者,大棚种植的茄子采收期长,能从10月份摘到来年7月份,八九个月不成问题。“西午村的基地一天大概能出10吨茄子,再加上东罗村的基地和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的,一天能出20吨茄子,底气很足。” 

  到冀州“种菜”,还得从2021年说起。新发地继续推广乡村振兴基地,交通便利、自然环境适合的冀州进入了新发地的视线,双方签订协议合作发展蔬菜种植基地。  

  “市场组织我们一批‘大王’来考察,我一眼就相中了这里。”李军告诉记者,当时他已经与合作伙伴在云南布局了露地茄子种植基地,也打造了“老班长”的品牌,正想找个地方种植需要在大棚里生长的长茄。  

  李军先后在东罗村、西午村布局种植茄子。2024年更是开始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盆栽蓝莓,49个大棚150亩,如今也进入成熟季,正源源不断地供往北京市场。 

  从哈尔滨的农村,到北京的新发地,再到河北的农村,兜兜转转,李军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和种地结缘。不过如今的种地和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大棚就占地三亩,进口的水肥设备能让蓝莓长在盆里,茄子亩产能到2万至3万公斤……

  跟着“大王”种不一样的地

  “你说茄子咋就能一年到头地结呢?”“这蓝莓光喝水就能长这么大?”“大棚的挡风墙竟然用的棉被?”……对于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李军的种植基地在带给他们生计的同时,也带给他们许多新的观念——原来土地还能这样种。 

  64岁的高桂慈从基地建棚起就开始在这儿打工,最近负责在茄子大棚的操作间里装箱。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将堆成小山高的茄子往纸箱子里码放。只见她面前的茄子大小几乎都差不多,两个茄子尾对尾的,正好在箱子里“安家”。统一的水肥条件以及采摘规范,是让茄子们大小都差不多的“秘籍”。 

  高桂慈是东午村的村民,和西午村相距约1.5公里,骑着电动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到。“以前是哪儿有活就去哪儿干,总的算起来,一年有活干的天数加起来也就俩月,现在是睁眼就有活儿干。”说起收入,高桂慈笑眯眯地竖起一根手指,“一天一张票儿,你看,春节时我就孙子回来歇了半天,其他的日子一直在赚钱。” 

  37岁的苏会是西午村的村民,在基地的打工人中是最年轻的那一批,如今已经成了“带班”。她告诉记者,“一个月3000来块钱,还能就近照顾孩子照顾家里,很是知足。” 

  32岁的刘桂均是基地里的会计,她是大齐村人,就和西午村隔了两个村子。刘桂均告诉记者,听说西午村有了新发地的种植基地,感觉很有前景,就应聘过来了。“看着周边的土地变成一个个新基地,我感觉,这是片充满了希望的田野。”

  “跟着‘大王’种地,就是不一样!”西午村党支部书记吕树新告诉记者,冀州一直在致力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村里的2910亩地早在2014年就全部实现了流转,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北京新发地带来了契机,让村里的设施农业开始“起飞”。随着种植示范基地的落户,各种资源也在向村里倾斜,村庄的环境更美了,道路也焕然一新,还“种”上了路灯。吕树新大手一挥,满满的自豪,“那边是天津科芯的150亩基地,对面是千喜鹤的120亩基地,那块没种着小麦的土地,已经‘签’出去了……” 

  土生土长的农民、走出农村的学子、外出谋生的农民工……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回到这片土地上,这次,一切已经不同了。

  新闻多一点

  新发地“蔬菜大王”扎堆河北种菜

  新发地市场已在河北形成“环首都农产品保障圈”,北起张家口、承德的冷凉蔬菜带,东至唐山、秦皇岛的海鲜果蔬走廊,南接邢台、邯郸的特色种植区,西连保定、衡水的设施农业集群。这种布局既考虑首都一小时物流圈覆盖,又充分利用河北多元气候带的错季供应优势。  

  “茄子大王”试水成功,“萝卜大王”“玉米大王”“红薯大王”“生菜大王”“西葫芦大王”“食用菌大王”陆续跟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冀州种起了大“菜园子”。  

  这不,在距离西午村不到半个小时车程的北章淮村,“萝卜大王”张彬正在田野里忙碌着——一片大田里,这边农民们忙着在覆好地膜的田埂里栽种西蓝花苗,那边覆膜机正在给栽种好的田埂再覆上一层拱膜,这样就能保证西蓝花苗生长所需的温度。“现在栽种,4月底5月初采摘,正好能补了西蓝花供应的空档。”张彬在冀州租赁了2600亩土地,主要种植白萝卜、西蓝花、小冬瓜,产出的九成都送进北京新发地,为首都市民送上货源可控、品质可控、价格可控的优质农产品。  

  “冀州模式”取得了成功。2024年新发地以“茄子大王”李军为典型,引导更多商户在河北各地发展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种着菜,哄着娃,挣着钱,顾着家”。目前,这种模式已经推广到阳原、崇礼、张北、沽源、永清等地,增加了3.2万亩果蔬种植基地。截至2024年底,新发地在河北地区种植的果蔬基地总面积已经达到50.5万亩,直接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三地乡村振兴。  

  作为首都“菜篮子”,2024年新发地市场各类农产品总交易量达到1580万吨,总交易额1306亿元。“其中,河北地区农产品在新发地的交易量为440万吨,交易额为301亿元,占比达27.8%,位居全国首位,对首都农产品稳定供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在河北蔬菜供应结构中,北京以南的河北地区蔬菜供应主要是五六月份和十月份,北京以北的河北地区蔬菜供应主要是六七八九4个月,其蔬菜供应时间长,规模大,品种多样,是夏季冷凉蔬菜的核心产区。

  为了提高农产品供应的可控率,新发地在全国发展了20个分市场和315万亩的种植基地。其中在河北已建成4个运营市场,3个即将开业市场,3个筹建市场,形成10个分市场的战略支点。 

  本版文/特约记者 孙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综合
   第07版: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08版:视觉
新发地“大王”河北种菜50万亩
广告
丰台报京津冀协同发展07新发地“大王”河北种菜50万亩 2025-03-12 2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