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长辛店的红色地标正焕发新的活力。昔日“北方的红星”的革命火种,今日化作“长辛先锋”的党建品牌;曾经热血青年的呐喊,如今转为“民情管家”的温情守护;往昔机器轰鸣的工业厂房,今朝变身“二七厂1897科创城”的创新引擎。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每一处更新都在见证,红色基因如何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起,本报推出“长辛先锋”系列专题报道,以“历史浸润”“生态建设”“青春足迹”“基层治理”四个维度全景展现丰台区城市更新、生态建设、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奋进故事。四期报道,一脉相承,共同勾勒这种扎根历史、面向未来的“长辛先锋”精神力量如何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本报讯(记者 杜倩 蒲长廷)漫步长辛店老街,历史的印记在街巷间流转——工人夜校、劳动补习学校、工人俱乐部,这些承载着工运记忆的旧址,与二七厂1897科创城改造后的园区交相辉映。永定河水依旧蜿蜒,而这片红色热土已在时代发展中镌刻下新的年轮。今天,创新的脉搏正为红色基因注入新的活力。“长辛先锋”将厚重的革命历史与当代城市发展有机融合,让红色记忆在街巷更新中焕发新生,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发展中继续传承。
赓续之路
百年工运薪火世代传承
在长辛店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土地上,红色基因正通过“长辛先锋”党建品牌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长辛店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云激荡,更在新时代孕育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创新实践。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烽火,铸就了长辛店“北方的红星”的历史地位。这里不仅留下了工人阶级“争自由、争人权”的壮烈篇章,更走出了蔡和森、许德珩等一批革命先驱。他们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段光辉历史,为“长辛先锋”党建品牌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时光流转,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光辉印记”主题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红色历史焕发新的生命力。长辛店第一中学的师生深度参与展览筹备,并创造了三个“第一”:首绘完整时间轴——师生历时两年,在党史专家、高校学者的指导下梳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全过程,展现青年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3D还原历史场景——通过创客课程,用3D打印技术再现邓小平、蔡和森等赴法乘坐的邮轮;系统梳理赴法青年数据——首次以图表形式展示留法青年的学历、职业和年龄分布。“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就是要让长辛精神代代相传。”长辛店第一中学校长高云虎说。
如何将红色基因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2024年底正式提出的“长辛先锋”党建品牌,标志着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精神传承进入新阶段。从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到创新务实的党建品牌,“长辛先锋”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
“长辛先锋”一词首次出现在丰台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工作报告中。随后在全区推广,形成特色党建品牌。2025年1月,中关村丰台园“先丰9号”科创服务品牌,设立首批9家企业服务“先丰港”,梳理形成智慧轨交、低空技术、卫星互联网、新材料研制、综合能源管理等10个细分重点产业链赛道,提供精准服务;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丰药帮帮团”,实现三类群体全覆盖服务,打通助企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4个平台、5名服务专员“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全方位、全流程的精准帮扶,真正做到利企便民。这些实践体现了“长辛先锋”精神,推动党建引领和服务环境重塑,促进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焕新密码
红色基因驱动城市更新
永定河畔,长辛店夏荫正浓。“五一”小长假期间,长辛店老镇二期以崭新面貌迎客,工人俱乐部旧址变身文化街区,“长辛市集”里非遗技艺与特色小吃相映成趣。“北京长辛国潮演艺生活节”活动依托长辛店完整保存的城区空间形态和独特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构建“文化+消费”复合场景,通过全民show场、国潮演艺、非遗展演等多元形式,打造“首发经济”特色体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红色记忆,而今又以文化新地标的形式焕发活力,成为“老镇常新”规划理念的生动诠释。
移步至二七厂1897科创城,工业遗产的蝶变令人叹服。法式风格的建筑里,创业者们正在探讨创新方案;改造后的厂房中,文创空间与科技企业比邻而居。二七厂作为北京首座现代化工厂,见证了李大钊、邓中夏等革命先驱深入工人群体播撒革命火种的历史时刻,孕育了中国北方最早的工人党组织,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起点。如今,这座由百年老厂转型而来的科创城,既保留了镗床瀑布、铁桶雕塑等工业记忆,又注入了创新创业的时代内涵,成为“红色基因+创新发展”的典范之作。
视线转向建设正酣的中车二七智能制造园,首批企业下月即将入驻。这里将保留老厂房的工业风貌,同时重点引入轨道交通、低空技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吸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企业,通过园区龙头牵引、中心孵化发展培育多个高精尖关联前沿科技产业,如AI+智慧轨交、智慧建造工场等。从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到新时代高精尖产业的集聚区,这片土地始终传承着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
“长辛先锋”党建品牌犹如一条红线,将历史文脉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老镇更新保留乡愁记忆,科创城转型激活创新动能,智造园建设培育未来产业,共同绘就了一幅红色资源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画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发展的动力源。长辛店的实践启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贵在守正创新;城市更新的成功之道,在于因地制宜;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系于文化赋能。在“长辛先锋”党建品牌的引领下,这片红色热土正以文化塑魂、以创新赋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根系民生
“长辛先锋”在基层生根发芽
“有难事找李长义”——这句在北岗洼社区口口相传的顺口溜,道出了居民对这位“民情管家”的信任与依赖。日行万步是李长义的日常,社区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汛期排查排水沟渠,他弯腰探看每一个井盖;暑期检查电路安全,他挨家挨户叮嘱注意事项;冬季防火巡查,他不厌其烦地提醒居民安全用电。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长辛店街道的“民情管家”中上演。
翻开他们的巡查日志,“3号楼灯罩松动”“王大爷需代购降压药”等看似琐碎的记录,却勾勒出基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六巡一问”的工作机制——巡社情、巡设施、巡环境、巡违建、巡秩序、巡安全、入户问需,让“长辛先锋”在街巷阡陌间落地生根。
2024年,“民情管家·到家服务”党建品牌活动在长辛店街道全面铺开。街道创新建立三级工作体系,设立“民情中心”和“民情驿站”,将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看到居民家的暖气顺利变热了,我这心里总算踏实了!”朱家坟北区社区党委书记刘节的一番话,道出了党组织的为民初心。去年10月,当“民情管家”接到五里四号院供暖设施受损的反映后,街道立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协调供暖公司在一周内完成抢修,确保高龄老人们温暖过冬。这样的快速响应,得益于街道党工委建立的“四到服务”机制和“红色物业联盟”,通过整合供电、供水、供暖等公共服务单位力量,实现了服务群众的同向发力。
长辛店街道创新打造的“民情码上说”数字化平台,成为“长辛先锋”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平台通过“群众扫码点单、管家在线接单、部门协同办单”的闭环机制,实现了社区治理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在实际运行中,展现出三大特色:“主动治理”前置化、“马上就办”快速化、“未诉先办”精准化。数据显示,平台运行以来,辖区12345热线诉求量显著下降,其中房屋修缮、停车管理、物业服务等民生类诉求同比下降57%。
从“民情管家”的日常巡查,到“红色物业联盟”的协同服务,再到“民情码上说”的智慧治理,“长辛先锋”正在基层开出绚丽之花。这种精神体现在日复一日的贴心服务中,融入社区工作的点点滴滴;它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始终如一的执着坚守。当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暖一公里”,“长辛先锋”真正住进了百姓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