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辛先锋”如何让一座城“绿”起来

  美丽丰台不是环保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协奏曲。从“绿色先锋年度人物”鲁斌扎根在生态环境执法基层一线,到“无废园区”“无废社区”“无废乡村”让“无废”理念成为百姓生活日常,“长辛先锋”通过文化浸润将生态意识植入人心。正如凉水河畔新落成的“生态画廊”所示,当党建品牌的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城市便能生长出兼具诗意与活力的生态答卷。

  本报讯(记者 蒲长廷 杜倩)凉水河畔垂柳拂波,南苑湿地群鸟翩跹,长辛店老街的“紫藤抱杏”延续百年相生相伴、繁花烂漫……行走在丰台,目之所及是绿意流淌的生机,耳畔回响的是生态治理的铿锵足音。这片土地上,“先锋绿”正以破竹之势,将生态基因镌刻进城市发展的血脉,书写着一曲“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美好诗篇。

  先锋防线

  “长辛先锋”生态守护之道 

  百姓乐享绿色福祉

  当大风橙色预警拉响,丰台区生态环境执法队员已全员就位。通过“点对点”精准对接全区4家危废收储场所等重点环境风险源,依托“云端监管”平台实时排查风险源,筑牢了区域安全屏障。这背后,正是丰台区“长辛先锋、生态先行”“1+9+N”品牌体系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制度创新筑牢生态屏障。“1”个核心品牌构建起五维联动的生态治理框架。区生态环境局成立环境保护“丰铃行动”专班,组建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2个先锋队,设置夜间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交通噪声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治理等9个专项先锋岗。家住南苑的田女士对专班工作深有感触:“现在小区周边的烧烤摊规范了,夜间施工噪声也有人管,我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专班运行以来,通过“点—线—面”结构型治理模式,实施“问题导向—需求驱动—系统优化”治理路径,形成“系统治理、未诉先办”治理机制,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噪声类诉求同比下降17.98%,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精准治理守护民生福祉。“9”个特色支部品牌各司其职,其中“丰环应急先锋”的“云端监管”让河西地区居民告别了异味困扰。通过智能监测系统,4家危废收储场所实现24小时监管。“半夜再也闻不到刺鼻味道了”,在附近居住了20年的张师傅竖起大拇指。 (下转04版)  (上接01版)

  多元共治共享绿色生活。“N”的延伸服务让环保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先丰港”为支点,为企业打造一片生态环保产业的创新沃土;用“先丰站”架起桥梁,把环保知识送进社区,让志愿服务的暖流浸润街巷,真正实现环保为民“零距离”;更以“先锋者”计划点燃人才引擎,通过实战练兵、师徒传承、技能比武,为生态环保事业锻造生生不息的先锋力量。 

  从制度创新的突破到民生实事的落地,“长辛先锋”党建品牌正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如今,丰台区大气环境中四项主要污染物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0%,优良天数291天,同比增加11天,蓝天“含金量”不断提升,交出大气污染防治“绿色答卷”。

  生态新篇

  从“无废乡村”到“低碳地标”

  绿色基因深植城市肌理

  在丰台,绿色不仅是城市底色,更是发展逻辑的颠覆性重塑。从社区微实践到区域大工程,从生活场景到产业转型,低碳理念如毛细血管般渗透,织就一张全域联动的生态网络,展现出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实践的立体化探索。 

  方庄街道的“旧物重生”项目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绿色浪潮——废弃布头化身“高定”书签,厨余垃圾蜕变为有机肥料,鸡蛋托、纸箱等废料成为孩子们的艺术画板。这种“无废”理念的生动实践,正是丰台区绿色基因的微观缩影。而三个“无废乡村”则进一步将环保行动升级为产业价值:草桥村让33000立方米园林垃圾“变身”会呼吸的彩色地毯,西庄店村以生态游乐场带动客流增收200万元,赵辛店村通过秸秆全量化还田打造土壤“神仙水”。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废弃物不是终点,而是循环经济的起点。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的能源系统,则代表了绿色技术对传统基建的颠覆性改造。这座由服装商贸城转型而来的园区,以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核心,构建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能源塔热泵与冰蓄冷的多能互补体系。18口改造升级的水源井实现地下水良好回灌,103眼地埋管配合地温场监测技术保障地热平衡,冰蓄冷系统则完成电能“削峰填谷”。通过BIM组配式安装与智能调控,这套零污染系统不仅满足多元业态需求,更为区域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这一创新案例已带动全区14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完成节能改造,形成示范效应:丽泽金融商务区首创“低碳生态约定书”前置模式,将绿色建筑星级指标嵌入建设全流程,实现新建建筑100%达标,二星级以上占比超80%;丽泽SOHO等地标则成为低效楼宇升级的典范;丰科万达广场通过智慧运维平台实现年节电40万度。从单体项目到行业标准,绿色建筑正重构城市天际线。 

  在更高维度上,丰台区将绿色理念延伸至“看不见的生命线”——地下水系统。在永定河畔的园博园地下水科普宣传基地,一组地下水监测井展示牌吸引着市民驻足——这不仅是丰台区地下水治理的“智慧眼睛”,更是全国首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的创新缩影。154口监测井构成“区域+双源+生态补水”三重CT网络,实时追踪地下水流向;7.68平方公里重点保护区实施“一源一档”动态管理,让农药化肥渗滤液、垃圾填埋场等污染风险源无处遁形。这种“靶向防护”模式不仅实现饮用水源100%达标,更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地下水治理的“丰台方案”。

  绿色传承

  从“生态课堂”到“绿色自觉” 

  生态意识扎根人心

  从社区微更新到全域教育体系,从历史街区保护到全民环保行动,“长辛先锋”精神正以多元路径将生态意识植入城市基因,让“人与自然共生”从理念转化为集体共识。 

  “长辛先锋、服务先行”的理念正在长辛店第一小学、长辛店第一中学、长辛店学校等6所学校落地生根。今年4月份,在长辛店街道组织的校地融合推动地区高质量教育发展联席会上,来自区委党校、区生态环境局、二七公园、二七培训中心、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负责人与辖区6所学校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描绘“社会赋能+育人创新”的协同发展蓝图。现场成立的“家门口的思政育人联盟”犹如一座立交桥,将各方优质资源引向教育一线。 

  丰台区创新推出的《乐学公园三年行动计划》,正以“教育+公园+治理”模式培育生态新生代。首批33所“校·园结对”试点和10个精品乐学公园,将打造“15分钟研学圈”;“百园百教师”工程计划培育500名自然教育师,开发10门校本课程。其中,“碳减排·爱循环”项目已覆盖67所学校,3万学生通过旧物回收、碳积分等实践,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可量化的绿色行动。这种“家校社”联动的教育生态,让低碳理念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长辛先锋”文化不止于空间重塑,更在行动中传承。作为区生态环境局执法队员,鲁斌以“向前一步”的担当,让生态治理从刚性执法升华为全民自觉。面对大成路餐饮街油烟扰民顽疾,鲁斌突破常规——联合多部门对9家店铺同步检测,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将普法宣传融入油烟净化改造。“现在不呛人了,晚上也能开窗!”居民张阿姨的话,印证着“举一反三治理法”的成效。鲁斌用15年坚守证明:当生态意识扎根人心,每一家企业都是绿色细胞,每一位市民皆是生态卫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发现丰台之美
   第08版:宛平史话
不断壮大“金融+科技”产业规模 打造首都金融业发展新空间
解码丽泽金融商务区“金融新极”的崛起之路
“长辛先锋”如何让一座城“绿”起来
丰台携近70项“黑科技”亮相科博会
丰台报一版要闻01“长辛先锋”如何让一座城“绿”起来 2025-05-09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