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宛平史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蓟到蓟县再到宛平县

  禹贡九州图中,宛平一带属冀州范围

  燕云十六州

  宛平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古舜、禹时期,其地域在九州之一的冀州境内。传说在黄帝之孙高阳氏时期就有了幽陵一说,尧帝时设有幽都,商称其为蓟州 了,到 周又重设幽州。

  梦回幽燕

  宛平,这座见证了卢沟桥、宛平城从无到有的古县,是整个卢沟桥—宛平城地区灿烂文化诞生与成长的土壤,是梳理本地区文脉发展的必溯之源。 

  据载,宛平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古舜、禹时期,其地域在九州之一的冀州境内。传说在黄帝之孙高阳氏时期就有了幽陵一说,尧帝时设有幽都,商称其为蓟州,到了周又重设幽州。 

  那时候,这里属于极北之地,被认为是幽昧之地。《日下旧闻考》引《释名》曰:“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史记正义》也有记载:“北方幽州,阴聚之地,命和叔居理之。”可见,在当时人们眼中,幽州是寒冷陌生的神秘之地,但即便如此,这里也已经有了人类聚落,也开始有了初始的管理。 

  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封黄帝的后代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后来蓟被燕国吞灭,并将其作为燕国都城,此时的蓟就属于幽州。所以,蓟这个名字很早就有了,只是没有作为县名。而幽燕之地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发展起来。这段溯源在《宛署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宛平分野尾箕,属《禹贡》冀州之域。相传秦郡县天下,始有县,属渔阳郡,即宛平地也。前此无可考。然大略高阳氏有幽陵,唐有幽都,殷复为蓟州。周复设幽州,则蓟县地,即当属之。而武王封黄帝后人于蓟,是周初已有蓟名,特未以名县耳。”

  秦设蓟县

  始皇继位,强秦统一天下,废分封设郡县,将幽州划分为渔阳郡、上谷郡,并设蓟县,隶属于渔阳郡,蓟县之名由此诞生。 

  《宛平县志》载:“秦并天下,罢封建而郡县之,遂以幽州为渔阳、上谷地。汉元凤初,改为广阳郡。晋、唐曰范阳。”因此,到汉元凤初,蓟县隶属区域改为广阳郡,晋、唐时,其隶属区域又为范阳郡。

  唐天宝九年(750年),正值安禄山得势之时,其一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为日后扰乱大唐埋下伏笔。两年后,大诗人李白到幽州地界,目睹安禄山骄纵之态,十分忧虑。他于此地写有《北风行》等诗篇,其中就有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幽州一带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而同一年,边塞诗人高适两度出塞,去过辽西及燕蓟一带,写出了著名的边塞诗《燕歌行》,其中描写道:“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可见,这一时期幽蓟一直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下。 

  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又改范阳郡为幽州,蓟县仍属其治理范围。

  蓟县一分为二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唐析蓟之西界,置幽都县,即颛顼所都之帝丘地也,而蓟始分为二邑矣。”(见《宛平县志》)即从这时起,蓟县的西界被划出设幽都县,从此蓟县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幽都县,东边仍叫蓟县,二者仍隶属幽州。 

  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沙陀人李存勖于923年建立后唐。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时,大将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后由于石敬瑭势力过大,君臣二人开始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末帝改授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降旨催促其赴任。石敬瑭认为末帝对他起疑心,便举兵叛变。末帝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后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后唐军。十一月,石敬瑭接受契丹册封其为大晋皇帝,并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而后进军后唐都城洛阳并将其灭亡,遂建立后晋。 

  为报援立之功,石敬瑭按约定将契丹垂涎已久的燕云十六州(包括幽州及其下辖的幽都县、蓟县,亦称“幽蓟十六州”)拱手相送,使得契丹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以致往后中原数个王朝都没能完全将燕云十六州收复,燕云十六州离开中原王朝长达400余年。其间,蓟县被更名为蓟北县。

  辽赐良名曰“宛平”

  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为契丹扫清了南下中原的屏障。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大军南下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灭后晋,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开始了辽的全盛时期。 

  辽圣宗耶律隆绪开泰元年(1012年),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后改幽都府为析津府,又称为燕京;改蓟北县为析津县(即现在的大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二者仍属燕京析津府管辖(见《辽史·圣宗本纪》)。《宛平县志》载:宛平之名,盖取《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从此,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始以宛平县之名登上历史舞台。

  几度易主归金廷

  辽末年,女真族在东北一带崛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相互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十月,金太祖把从辽国夺取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等如约归还北宋。当时有金臣进言道:“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但金太祖没有采纳,他当然明白燕京的重要性,可金朝刚立国不久,这不过是他详细考虑了目前形势后作出的无奈决定。当然,金朝也并不会轻易地归还这块宝地,而是先将燕京城里的财宝劫掠一空,又将燕京百姓全都押往山海关外,才把一座空城交还给宋朝。据《大金国志》记载:“然国中自以分军护送掳获东归,又山后告急,以天祚谋复故地,而张珏据平州,不能无惧。”这里提到的“自以分军护送掳获东归”,就是指金朝在燕京劫掠的财宝和百姓,可以说他们的收获是极为丰厚的。而“辽天祚帝”和“占据平州的张珏(即张觉)”,都是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金朝统治者造成无穷祸患,这也是金太祖决定归还燕京的重要考量。于是,宛平等地终于再次回到中原。 

  宋廷接管幽蓟之地后,将析津府更名为燕山府,宛平县、析津县仍隶属之。据《北京志·大事记》记载,宋收回的燕京经济凋敝,人民生活穷困,社会动荡不安。于是,宋廷自山东、河北转粮以供燕京,但苛敛繁剧,再加上连岁凶荒,民力疲困,饥兵并起反抗。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天会三年),“燕京饥荒更甚,人相食”。很快,金太宗借口发兵,攻占了燕山府并于当年灭辽。此时,宛平等地几度易主后再次回到金朝手中,金废除燕山府,仍沿用燕京之称。《畿辅通志》有载:“宣和四年十月,改燕京为燕山府……寻仍入金。天会三年,仍曰燕京析津府。” 

  第二年金兵就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至此灭亡。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文旅
   第06版:关注
   第08版:宛平史话
从蓟到蓟县再到宛平县
丰台报宛平史话08从蓟到蓟县再到宛平县 2025-06-30 2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