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炎炎夏日的周末午后,“丰台最美家庭”柳茹凤家的客厅成了全家人的“低碳避暑站”。窗前拉上了遮光纱帘,空调设定在26℃,柳茹凤和丈夫一人躺在一张沙发上午休,孩子在客厅地毯上看书或是玩玩具。柳茹凤说:“让每一度电都物尽其用,这是我们的节能账本。”在这个普通家庭里,节能减排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融进生活的日常智慧。
柳茹凤家有三口人,她本人从事科学传播工作,丈夫李剑是一名酒店管理人员,二人对低碳环保行动都有着深刻的认同。从日常生活中的随手关灯,到投洗衣服后较为干净的水要用来拖地,再到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和可回收纸张放在固定位置以备回收,还有“做多少吃多少”的家庭饮食习惯,柳茹凤家把节约环保意识落实到了一个个生活细节中。她甚至把这种低碳环保意识延伸到了日常工作中。挑选代步车时她和爱人专门选了电动汽车。在办公室,她会让行政人员及时把可重复使用的纸张挑出来二次利用,尽量少开空调,节约能源。每到换季的时候,柳茹凤都会把整理出来的孩子穿小的衣服、闲置的学习用品和玩具等送给朋友家更小的孩子,或是赠送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柳茹凤和丈夫不仅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节约资源,还带动孩子积极参与节约行动。柳茹凤的孩子李墨熙今年13岁,平时喜欢和爸爸一起骑行,周末上声乐课的时候他经常自己骑自行车去,既节能环保又锻炼自立能力。受父母节约资源思想的影响,李墨熙不仅平时对自己的自行车、玩具等用品都非常爱护,还会把闲置的物品挂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售卖。这不仅让这些物品能够循环使用,还能给自己挣点零花钱。“他自己经常在平台上跟人讨价还价,还给人包邮,有时候聊得可热乎了。我觉得这样能很好地锻炼他的理财能力,也让他懂得资源的价值。”柳茹凤说。
“我觉得能源、水、食物等都是很稀缺的资源。”柳茹凤告诉记者,“我身边的很多同事、邻居都会把节约资源、践行绿色低碳行动作为自己的日常习惯,每个人能做的可能很少,但是如果大家一起行动就能节约很多资源,希望能有更多人、更多家庭加入践行绿色低碳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