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蒲长廷)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如同一座航标,照亮经济发展的航道。于丰台区而言,此次普查意义非凡,不仅是对区域经济家底的一次深度清查,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依据的重要举措。
丰台区秉持依法、科学、为民普查的理念,在普查过程中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力求让每一组数据都精准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面貌。普查成果斐然,从多个维度呈现出丰台区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新成就。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综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丰台区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稳步疾驰,经济总量的提升便是最有力的证明。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366.2亿元,比2018年增长38.3%,在全市的排名跃升至第5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稳健步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8.4万元攀升至11.8万元,五年间增长了40.5%。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丰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为0.04:12.3:87.6,第三产业的比重相较于2018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丰台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41.6%,较2018年提高6.5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5.6%。这些主导行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生动注脚,标志着丰台区正朝着更加高端、更具活力的经济形态迈进。”
在“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丰台区经济发展展现出了极高的含金量。从法人单位的数量和质量变化中,便能一窥丰台发展的蓬勃态势。“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达9.4万个,较2018年末增长6.3%,在城六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区。”丰台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下,这一增长趋势尤为显著,为区域经济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与机遇。全区产业活动单位达到10.2万个,增长6%,单位数量的持续增长,反映出丰台区经济发展的土壤愈发肥沃,市场主体不断涌现,经济生态日益繁荣。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5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71.5%;2023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59%。
如今,丰台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多项指标亮眼,彰显出强劲的内生动力与向上活力。2025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214.2亿元,同比增长5.1%,这份成绩背后,是无数市场主体在政策春风里的茁壮成长。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9.2亿元,同口径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更是以14.2%的同比增速跑出“加速度”。这些数字是丰台向“新”而行的生动注脚。
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创新活力驱动发展新局
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崛起为丰台区金融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首都金融产业的重要增量空间和北京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丽泽金融商务区吸引了银河证券、长城资产、瑞众保险等一批重点企业落户。2023年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13.2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3.2%,比2018年提高2.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7.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3.1个百分点。2023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41.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52.1亿元,比2018年增长384.9%。丽泽金融商务区正逐步成为金融资源汇聚、金融创新活跃的新高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金融活力。
丰台区坚持创新驱动,以华电科工集团、中铁投资集团等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规模稳步扩张,2023年实现增加值319.2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3.5%,较2018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23年末科技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907.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05.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95.3亿元,比2018年增长81.1%。
信息服务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中建材信息技术等企业为代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5.2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6%,较2018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23年末信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33.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86.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3.3亿元,比2018年增长128.3%。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彰显了丰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巨大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丰台区以实打实的举措推动“倍增追赶、合作发展”走深走实,市场活力与创业动能持续迸发。2025年“倍增追赶 合作发展”丰台大会上,总投资超260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上半年,“两区”建设新增入库项目401个,落地率达41.8%;新设企业近2.2万家,同比增长171.9%,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2.9万家。如今,丽泽金融商务区的“丽泽办岛”,“15分钟服务圈”让企业办事像逛公园一样轻松;中关村丰台园内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攻关核心技术,处处洋溢着创业热情。
民生为本促发展 就业民生双提质
党的二十大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丰台区立足首都中心城区战略定位,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在推动经济稳步前行的过程中,始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带动下,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114.5万人,较2018年末增长2.8%,占全市从业人员总量的8.7%,位居全市第3位。其中金融业吸纳从业人员较2018年增加2.6万人,增长2.3倍。就业规模的基本稳定,不仅保障了居民的生活收入,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得益于丰台区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的良性互动,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而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又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繁荣。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丰台区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教育方面,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增,创新提出“集团+集群”发展模式,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北京钱学森中学等优质学校相继投入使用,教育发展更加全面均衡,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环境。2023年末,全区共有教育法人单位1445个,从业人员3.7万人,较2018年末分别增长11.4%和14.7%。家住东高地附近的张女士提起孩子上学的事就笑盈盈:“北京钱学森中学开了后,不用再折腾跨区择校,每天步行十分钟就能到校。老师认真负责,课程也丰富,孩子学得开心,我们家长也省心多了。”像北京钱学森中学这样的新校陆续投用,周边小区的家长们明显感觉到,选择多了、距离近了,教育的均衡感让每个家庭都能更从容地规划孩子的成长。
医疗服务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丰台统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丰台医院新院区开诊,北京口腔医院在丰台建设,并加快医联体建设,为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202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648个,从业人员4.1万人,较2018年末分别增长13.9%和16.3%。“以前去大医院挂号要早起排队,现在社区医院就能约专家号,还能直接转诊,省去不少跑腿工夫。”住在卢沟桥街道的李大爷深有体会,他定期要做血压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每月上门随访,有一次李大爷突发不适,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很快转到丰台医院新院区,“新院区环境好、设备新,医生处置及时,这要是搁以前,真不敢想能这么顺。”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丰台惠民文化消费季、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活动精彩纷呈,长辛店老镇更新、方庄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4543个,从业人员2.2万人,较2018年末分别增长36.5%和9.9%。长辛店老镇更新后,青砖灰瓦的老街上多了咖啡馆和文创店,住了一辈子的老街坊刘叔常带着孙子逛:“小时候住的胡同变漂亮了,周末还有市集和非遗展演,孩子能在老院里看皮影戏,我们能和老邻居晒着太阳聊天,这日子过得有盼头。”
丰台区通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晰地勾勒出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全景图。在经济实力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为过去的发展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更为“十五五”开局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