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阳)7月25日,丰台区“普法茶亭”进社区(村)全域启动暨“e图通法治”发布活动在六里桥街道小井社区举行。
从“便民茶亭”到“全域先丰”
服务网络“迭代升级”
作为北京市法治文化基地建设示范点,丰台区“普法茶亭”自2001年9月设立以来,已在莲花池湖畔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上万次。由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退休法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早已成为居民身边“看得见的依靠”。
过去“普法茶亭”以“线下定期服务、线上实时咨询”为特色,如今升级的“普法茶亭先丰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区覆盖”的服务网络,让辖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法律顾问。
从“四处打听”到“一键联系”
注册获取“法治福利”
“点开这个图标,周围一公里内的法律顾问、调解组织、援助中心全在地图上,还能‘一键联系’!”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正引导居民体验刚上线的法治电子地图3.0版。随着《法治电子地图使用指南》演示视频的播放,“e图通法治”平台的便捷功能让居民们连连称赞。
据介绍,法治电子地图3.0版不仅全面收录“普法茶亭先丰站”服务点位信息,更推出不少便民福利。居民注册使用法治电子地图后,可免费预约丰台辖区内律所的一次法律咨询服务,由专业律师提供一对一解答。同时,法治电子地图创新推出“订单式”普法服务,居民通过法治电子地图提交具体普法需求后,平台将精准匹配服务资源,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还会专门安排人员上门服务,让法律服务既能精准对接需求,又饱含民生温度。
活动现场,72岁的赵大爷体验后笑着说:“以前不知道找谁咨询,现在点开地图既能直接联系服务机构,还能免费约律所咨询,提了需求有人上门,咱老百姓要的服务全在这儿了,真是太方便了!”这种“按需匹配”的服务模式,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周边的法律资源并精准对接法律需求,让法治温度传递得更贴心、更高效。
从“被动回应”到“主动跟进”
细节书写“暖心答卷”
“您慢慢说,我记下来”“这是我们的联系方式,有问题随时找我”……在群众互动环节,咨询台前的暖心话语此起彼伏。居民提出的养老合同纠纷、邻里宅基地争议等问题,都被法律顾问一一记录,当场“签单预约”服务时间,承诺“三天内上门跟进”。这种“即问即办”的法律服务模式,在“主动跟进”中尽显民生温度。
在跨洋财产纠纷的现场调解讲解中,人民调解员用通俗的语言还原案件经过,让居民明白“即使相隔万里,法律也能守护利益”。12348热线的远程援助,通过一根电话线将温暖传递给远方的求助者,让“远水解近渴”成为现实。
丰台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普法茶亭先丰站”全域启动与法治电子地图3.0版上线,是司法服务向“有温度、接地气”迈进的重要一步。未来,将持续完善“订单式”服务机制,让“人人都有法律顾问”的承诺覆盖丰台每个角落,让法治的温暖真正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