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顶烈日冬迎寒风 十三载坚守初心不改
宛平城里“柠檬黄”用行动诠释责任与热爱

  本报讯(记者 杜倩)若你曾于近期走进宛平城,定会发现,总有一抹亮眼的“柠檬黄”在其中穿梭忙碌。他们是公共文明引导员,用汗水与微笑守护秩序,传递温情。东铁营中队队长程保兰与宛平城中队队长郭风玲,正是这抹“柠檬黄”中最动人的缩影,她们的故事,蕴藏着对这份事业最深沉的热爱。

  从退休阿姨到“军事化”队长的蜕变

  程保兰的故事始于2012年6月。那年,50岁的她刚从公交系统退休,在家闲居两个月后,一次偶然的地铁之行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在宋家庄地铁站,她看见身着黄衣的人引导乘客,好奇地询问后得知这是志愿服务。“在家没事干,不如试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留下了联系方式。 

  次日,队长的面试电话如约而至,双方一拍即合。她直接被分派到宋家庄闸机口实习——上午9点站至11点,下午3点再站至5点。“一辈子坐办公室,哪受过这罪?”难熬时,她甚至想将工作卡塞给同事。 

  转折发生在第三天。她在距闸机30米处拾得一个钱包,内有机票、身份证、外汇及大叠现金。“这么多重要证件,失主该多着急!”她立即联系办事处,原地守候至信息员取走钱包。这份拾金不昧的赤诚被上级敏锐察觉,并问程保兰:“我们队缺个管理者,您愿意试试吗?” 

  程保兰回忆,当时队伍有百余人,管理范围从方庄桥东延至木樨园桥东,队员状态松散:裤腿高低不齐,老北京布鞋踩上栏杆,站姿随意。“答应了要试,就一定要做好!做到最好!”她咬牙开始整顿,从规范填表、统一着装,到训练站姿礼仪,她带着队员点滴改进。

  紧急支援宛平

  10天里的“战场”与温情

  今年7月,程保兰突接重任——带队支援宛平,服务抗战馆与卢沟桥周边游客。“你们是‘军事化’队伍,领导信得过。”电话挂断,这句话让她既感光荣又生忐忑。 

  7月7日深夜,她率骨干提前察看地形。场馆已闭,众人便在漆黑夜色中绕行外墙,自东门至西门,扶卢沟桥栏杆眺望地形,只为精算次日起床时间、集合点与到达时刻。“那晚到家已近午夜,翌日早上五点半又准时出发。” 

  服务期间,30名队员分上下午两班,驻守44个关键点位:从西门至东门的主路,场馆内每个转角,皆有“柠檬黄”的身影。任务清单满满当当:9:10、9:45、10:30及13:30、14:15、15:30,每批游客入馆均需引导;安检口维序,展厅内指路,连“洗手间在哪”的询问,皆需以规范礼仪应对。 

  队员陆梅花遇见推轮椅的老人,她二话不说过来帮忙;刘玲莎在广场发现哭着寻找父母的女童,将其搂在怀中安抚。程保兰定格此景,成为队伍最珍贵的影像。 

  “做了好事心里比蜜甜。”程保兰感慨道。

  另一位土生土长的宛平“铁娘子”

  在宛平街道,郭风玲之名同样与“柠檬黄”紧密相连。这位土生土长的宛平人,50岁自管理岗退休后,便被社区工作人员拉入服务队:“缺个队长,您试试?” 

  2012年冬,她顶寒风试工一个月。当时队伍仅12人,队员频起争执,铲冰扫雪时无人动手。郭风玲未多言,操起工具率先劳作,边干边用相机记录队员瞬间——有人渐觉羞愧,默默加入;有人受其感召,主动伸出援手。 

  十三载春秋,队伍壮大至40余人,服务范围从宛平公交站延至卢沟桥街道各路口。早高峰6:45到岗清扫,7点准时伫立路口引导行人;严冬5:45上岗,酷暑16:15值守,直至18:35方歇。

  最令她骄傲的,是队员的“条件反射”:见共享单车挡道,立时移至路边;遇老人扫码预约有困难时,即刻上前相助……

  “柠檬黄”队伍背后的“暖心密码”

  “挺胸抬头,四指并拢指示方向,微笑露八颗牙”,这是程保兰对队员的基本要求。队伍多由六旬北京阿姨组成,能练就堪比武警的站姿与交接礼仪,非凭临时突击,而是十三载日常打磨。 

  更多时候,规范已成刻入骨血的习性——地铁站引导乘客时自然站如松,公交站答疑时手势永远四指并拢。“平时站得正,工作时不需刻意,这叫‘养成’。”程保兰说。

  这份“养成”,助他们连续三年斩获北京市业务技能大赛亚军,第三方暗访总评稳居榜首。“抽考地铁线路,队员闭眼能报换乘站;突问‘卢沟桥到抗战馆多远’,张口即答‘百米左右’。”程保兰讲述时,眼里闪着光。 

  “柠檬黄”十余年如一日坚守的背后,是队长们不为人知的付出。程保兰家中打印机常年为队伍运转,儿子儿媳协助改文稿、印赛题;年终评优,一等奖是她自购的羊绒衫,二等奖是棉被,三等奖为面粉与鞋。“队员缺啥我补啥,不动公款,就为暖人心。” 

  郭风玲的站台急救包里,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乃至糖果常备。有一次一位老太太中暑,抓起十滴水就喝,事后拉着她的手说“比药管用”;小孩排队时被蚊子咬,队员们的驱蚊喷雾两天就用完。“都是自个儿的东西,乘客需要,该给。”

  平凡岗位上的动人花朵

  他们的队员里,最小的41岁,最大的63岁。程保兰的孩子40岁,郭风玲的女儿早已成家,“没牵挂,才能把心都放在这儿。”有人退休金上万,也不图补贴;有人家里困难,却总说“帮助人比拿钱舒坦”。 

  如今,程保兰和郭风玲的队伍仍在北京的各个角落忙碌——在地铁闸机口,在公交站台旁,在抗战馆展厅里,那抹“柠檬黄”始终明亮。他们用13年的坚守证明:平凡岗位上,也能开出最动人的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北京未来企业家实训营
   第08版:安全
宛平城里“柠檬黄”用行动诠释责任与热爱
抗战馆研学热持续升温
退休老干部自发办起书画展
宛平县衙被炸了
“五老”志愿者 点亮青少年缤纷暑假
丰台报综合04宛平城里“柠檬黄”用行动诠释责任与热爱 2025-07-28 2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