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 2025年度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情况
二、收入预算情况说明
三、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四、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说明
五、其他情况说明
(一)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说明
(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说明
(三)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四)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情况说明
(五)重点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说明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七)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八)其他事项说明
六、名词解释
第二部分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部门预算报表
一、收支总表
二、收入总表
三、支出预算总表
四、项目支出表
五、政府采购预算明细表
六、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表
九、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十一、财政拨款(含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
十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财政拨款明细表
十三、项目支出绩效表
十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第一部分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责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1991年11月,1994年4月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的三个园区之一。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丰台科技园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为行政单位,内设7个处室,下属2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企业服务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产业促进中心。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主要为:
1.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区委、区政府的相关决议、决定。
2.研究拟订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组织实施。
3.统筹园区城市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相关工作,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拟订街区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并组织实施。
4.拟订投资促进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开展对外招商、宣传推介工作,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5.负责园区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支持办法;建立完善企业服务协调机制和运行机制,协调落实对重点企业的各项服务制度,提供优质服务。
6.开展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落实示范区优化产业布局调控要求。推动科技成果管理及转化、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7.负责园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依据区政府授权,履行所监管企业出资人职责,依法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并加强业务指导。负责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的预决算及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8.协调落实各类服务体系、公共平台的建设,组织开展科技信息和经济数据分析工作。
9.负责本机关主办的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工作,以及本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安全工作,并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
10.协调区有关部门和属地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及驻区社会单位落实园区相关管理工作。
11.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人员构成情况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行政编制(含工勤编)44人,实际公务员35人,工勤1人;事业编制62人,实际54人;聘用人员25人。
离退休人员35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35人。
(三)本预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2025年园区将围绕经济压舱石、科技桥头堡、政策先行区目标定位,聚焦空间统筹、产业发展、服务优化、规划建设、平台公司等方面,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完善园区治理体系,提升园区治理能力。提前谋划布局,对照22.81平方公里拟调整政策区范围,建立与2个功能区、11个街道乡镇及各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将园区管委打造为“集成服务商”,合力推进22.81平方公里产城融合建设。
1.重构园区发展机制。按照“先丰站是底座,工作营是支柱;功能区是引擎,各街镇是支撑”的产城融合发展定位,重构园区发展机制和服务体系,精耕细作核心区的4.7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让更多成果服务在未来的22平方公里,加强横向沟通对接,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园区支撑、牵引政策区各地块产业、经济发展,同时借助街镇功能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等资源,加大对企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需求的服务保障,进一步“营造环境、塑强功能”,合力推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
2.建立倍增追赶目标。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实现轨道交通、商业航天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对照已梳理的重点细分产业领域安排班子成员牵头培育,通过精准服务、匹配资源、营造生态,实现产业倍增目标。加快丰台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北京低空技术创新园、中车二七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特色园建设,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引导政策区各属地街镇开展现有产业梳理、产业方向规划、潜力企业挖掘,产业活动组织等各项产业培育工作,提高各地块产业聚集,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赋能、提速园区中小企业发展。聚焦已有国家、市级创新平台资源,引导企业开放实验条件,建立创新资源开放清单,强化科技研发条件保障,推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互促发展,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3.做实先丰站服务品牌。深化园区企业服务机制改革,依托园区东区现有9个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实体化运行“先丰站”,做实企业服务支撑平台。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邀请证监会北京局、人民银行北分、北交所等金融机构和市发改、卫健委、环保、政法等机关单位,与“先丰站”结对共建,聘请部门领导任“站点指导员”,撬动高层级资源直接参与园区发展建设。紧扣产业促进和企业需求,打造“先丰9号”园区特色活动品牌,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全年计划组织系列活动50场以上,进一步汇集、整合、匹配园区内外企业与创新资源的供需信息,促进融通共生,完善创新生态。
4.构建金融服务模式。借助丽泽商务区优势,加大金融资源供给,扩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推进园区梯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金融助力和支撑。依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创新联合基金揭榜挂帅机制,加强与北交大创新基地、西南交大科创中心、珞珈创新研究院、中兵创新院等创新平台的合作,争取落地1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继续壮大基金朋友圈达到50家,构建园区“分级推荐、全程服务”的工作模式,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商业计划书,定期组织投资路演活动,搭建企业和基金之间的桥梁,促成更多园区企业开展股权融资。通过与证监会北京局、北交所结对共建,加强拟上市企业辅导培育,助推企业加速上市。
5.制定招商引资策略。发挥平台公司自持产业空间优势,研究明确通过平台公司自持空间租金换股权以及对重点引进企业通过减免房租支持企业落地发展方面的具体实施路径,吸引企业落地。围绕重点细分产业链,综合运用科技研发招商、投资联动招商、场景靶向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招引,特别是加强对科技涵养期较长企业的发掘引培,耐心培育、精心呵护,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发挥优势产业集群的虹吸效应,撬动产业链龙头企业资源,招引产业链上下游科技项目落地。
6.完善出海护航机制。成立“丰台园对外贸易商事协调委员会”,建立商事法律专家库,围绕企业出海风险挑战、出海困难化解、出海拓展市场、计划出海筹备等方面,通过“先丰企航”出海实训营等“益企行动”系列活动,定期对企业国际化量身打造“合规体检”,及时发现和规避合规风险,为入驻机构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与资源对接,进一步整合区域内现有的金融、人力、知识产权、仲裁等法务、泛法务机构资源,聚焦“法商融合”,在投资合作、风险防范、权益保护等关键领域,为企业提供跨地域、跨语言、跨文化、跨领域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和专业法律支持,助力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7.健全空间保障措施。进一步拓展产业承载空间,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创新中心一期完成开发建设实现首批企业入驻,加快创新中心二期、东区已出让地块开发建设。探索土地指标入股模式,尽快盘活建设指标和产业空间。同时,加强对产业空间准入、退出、出售等环节的监管,优化产业空间资源调配调度,联动街镇合力打造特色园区品牌,推进高品质园区建设,提升空间产业集聚水平。推动国美商都、万豪酒店、三洲能源闲置产业空间资源盘活,提升园区地块贡献及配套水平。正式开通东区剩余三条道路,引入科学书店、准五星级酒店等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服务配套。
二、收入预算情况说明
2025年收入预算14125.01万元,比2024年15603.77万元减少1478.76万元,减少9.48%。其中:本年财政拨款收入12231.23万元,比2024年13744.98万元减少1513.75万元;本年其他资金收入0万元,与2024年持平;上年结转结余资金1893.78万元,比2024年增加34.99万元。
三、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2025年支出预算14125.01万元,比2024年15603.77万元减少1478.76万元,减少9.48%。
(一)基本支出预算4117.05万元,占总支出预算29.15%,比2024年4275.96万元减少158.91万元,减少3.72%。减少的原因:人员调动及退休,相应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减少。
(二)项目支出预算10007.97万元,比2024年11327.81万元减少1319.84万元,减少11.65%,减少原因:部分项目经费压缩。。
(三)事业单位经营支出0万元,与2024年持平。
(四)上缴上级支出0万元,与2024年持平。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万元,与2024年持平。
四、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说明
(一)“三公经费”的单位范围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开支单位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本级及两个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2025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1.80万元,与2024年持平。其中:
1.因公出国(境)费用。2025年预算数0万元,与2024年持平。
2.公务接待费。2025年预算数0万元,与2024年持平。
3.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2025年预算数1.80万元,与2024年持平。
五、其他情况说明
(一)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说明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政府采购预算总额104.62万元,其中:政府采购服务预算104.62万元。
(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说明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总额3721.69万元。
(三)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1家行政单位以及0家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277.32万元。
(四)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情况说明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填报绩效目标的预算项目94个,占全部预算项目94个的100%。填报绩效目标的项目支出预算8114.19万元,占本部门全部项目支出预算的100%。(注:不含基本支出)
(五)重点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说明
本部门2025年无重点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本部门2025年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预算。
(七)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截止2024年底,本部门(包括各下属单位)固定资产总额1997.59万元,其中:车辆1台,5.63万元;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0台(套)、0万元,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的专用设备0台(套)、0万元。
(八)其他事项说明
本部门无其他事项说明。
六、名词解释
部门预算: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编制的本部门年度收支计划。部门预算的实施,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
政府采购: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和强化预算约束的有效措施。
“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政府购买服务: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等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机关运行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党建工作指导员:是指专门从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人员,统一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序列。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由各区、各园区招聘后,根据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分布以及党组织和党员数量、规模,安排到区直有关单位和各级工业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镇(街道、开发区)、社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以及部分重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等单位工作。
预算绩效管理: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成为实施行政问责制和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指区级预算部门或单位依据职责和事业发展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指区级预算部门或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利用全部部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
第二部分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部门预算报表
详见附件: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2025年部门预算报表
附件: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