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概况
1.时间地点:2025年5月27日,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山东友道化学有限公司。
2.伤亡情况:10人死亡、2人失联、19人受伤。
3.直接原因:企业自行开发的“2-硝基-3-甲基苯甲酸连续流生产工艺”存在缺陷,掺投质量不合格的间甲基苯甲酸作为原料,导致物料在管链机中积聚堵塞。堵塞的硝化物反复受挤压、摩擦持续蓄热升温爆炸,进而引发其他设备内硝化物料爆炸。
二、暴露的突出问题
1.工艺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1)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误判硝化装置安全性;
(2)仅在实验室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艺参数、反应方式与工业化装置现状不符,未评估原辅料变化的热风险。
2.工艺技术缺陷:
(1)管式反应技术为自行开发,中试时已存在原料易堵塞管道问题未解决,却盲目工业化生产;
(2)声称采用连续流技术,但后处理单元仍为间歇式操作,物料在线量大,现场操作人员多达9人。
(3)违规变更管理:未经变更管理掺投不合格原料,未辨识原料变化带来的安全风险。
(4)安全管理缺位:1.未按要求配备安全总监;2.人员定位系统建而不用,硝化装置现场仅1人佩带定位卡。
三、工作要求
1.提升硝化工艺本质安全水平:国内首次使用的硝化工艺技术,由省级政府部门组织安全可靠性论证;推动管式、微通道等新技术应用,严防工艺“带病”生产;“一企一策”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减少高危岗位人员及物料在线量。
2.严格建设项目安全准入:严格限制涉及硝化装置的新建、扩建项目,立项需设区的市级以上部门联合审批并进入化工园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由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安全审查;现有在役未审查项目,督促开展安全设计诊断并省级复核整改。
3.深化硝化企业排查治理:企业对照《硝化企业安全风险排查重点内容》自查自改,省级部门复核并全覆盖指导;对整改后仍不具安全条件的,依法停产停业整顿或退出硝化生产。
4.压实企业风险管控措施:强化变更管理,重大变更须履行风险辨识和审批程序;全流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不得直接使用研发、试验阶段报告;硝化装置区现场人员不得超过2人,人员定位系统确保完好投用。
5.监管落实与报送要求:各省级安委会于2025年10月31日前报送工作落实情况(联系人:刘小歌,电话010-83933574)。文件信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25年7月1日印发,依申请公开)(内容完全依据通报原文关键表述整理)
附件: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