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要闻
中关村丰台园实现“开门红”

日期:2023-04-14 15:00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IMG_256

中关村丰台园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原梓峰 摄

  丰台园成绩亮眼

  ★丰台园新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228家,同比增长65.2%

  ★注册资本金126.55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

  ★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5家,同比增长132%

  ★亿元以上企业11家;

  ★高精尖及规模以上企业84家;

  ★园区引入重点数字经济类企业10余家,其中国高新企业7家;

  ★目前已聚集了轨道交通重点企业150余家,从2015年起连续七年收入突破千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全力拼经济”已成当下共识。今年一季度,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以下简称“丰台园”)全力“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用实际行动抓机遇、拼经济,在抢先机中开新局,招商引资数据喜人。同时,丰台园积极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助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力,为丰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

  招商引资迸发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丰台园新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228家,同比增长65.2%,注册资本金126.55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5家,同比增长132%;亿元以上企业11家,高精尖及规模以上企业84家,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园区智能制造代表企业北京壳牌智汇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壳牌中国全资子公司,为“壳牌中国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打造的“一站式”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该公司的引进为丰台区“智能制造、产业链创新、数字化转型”增加了新的标杆项目。另一亮点是国信华源,这是一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拥有自主研发定向预警发布技术、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5G物联网测传一体化分析技术、IoT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及AI预警模型的设计研发能力,自主产权设备销量占全国市场1/3,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园区引入重点数字经济类企业10余家,其中国高新企业7家。天下图在空间立体化地理信息产业内领先;利科亚泰是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重点支撑单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博讯运成致力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系统等通信类产品;摩丁创想专注于数字化展厅、会展等领域。

  在综合能源方面,南水北调东线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充分利用水路沿线空间资源,做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北京电投特瓦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建设超级充电站为主,致力于低碳新能源科技创新及研发,预计三年内实现营业收入超200亿元;北京玖运鸿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新能源商业微电网的研发、投资、建设、运营,拥有国内唯一多能互补、用户侧接入、就地消纳型商业微电网的应用专利,建设了国内“首台、首套、首创”运营的用户侧商业微电网示范项目,为政府减碳和企业降耗作贡献。

  智慧产业也蓄势待发,由中国农科院联合国投、国内种业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共同发起设立的国丰生科,聚合农科院生物所的研发优势、种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协同能力和国家级产业基金的产业引导能力,推进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等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强劲轨道交通产业链条

  拥有轨道交通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丰台如何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更强劲的产业发展链条?210日举办的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融通发展需求发布活动上,丰台区提出将创新轨道交通企业合作方式,搭建产业平台,依托中关村丰台园,启动“轨道交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模式。

  作为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目前已聚集了以中国中铁、中国通号和交控科技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重点企业150余家,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建设、装备研制、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收入规模从2015年起,连续七年突破千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目前,丰台园轨道交通已形成国家级“一个集群、一个试点、两个基地”的品牌,即:国家轨道交通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试点,以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丰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点,丰台区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地。

  为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形成融通发展的规模效应,丰台园牵头发起成立了中关村创联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有50家,轨道交通企业将采取“以大带小”模式,并联合其他轨道交通领域专业化社会组织,依托联盟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加速成果转化,营造创新生态,不断加强国家轨道交通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

  开辟特种机器人新赛道

  丰台园在持续推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主导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赛道,推动新产业培育。

  116日,首届特种机器人“四链”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丰台园举行。论坛围绕特种机器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丰台园将围绕产业推动“四链”融合,发挥好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快速吸引链条企业聚集发展。

  论坛期间,四足、履带、轮式、人形等多种特种机器人产品与装备企业进行了应用场景示范,电池、电机、控制模组等关键部组件新技术成果获得关注。小象电动、恩菲特两家特种机器人链条企业与丰台园管委会签署入驻协议。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丰台园管委会、兵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三六零科创产业基金、中国赛迪研究院等代表进行了专题交流,围绕特种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专项需求、链条体系化融合等领域进行了介绍和分享。

  丰台园作为中关村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规划面积17.63平方公里,经过30余年发展,已成为丰台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首都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沿阵地。

  “丰台是全国最早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基地。丰台园的机器人产业一直坚持错位发展,通过打造特色产业IP,整合创新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丰台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丰台园机器人产业培育将坚持“陆域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方向,发挥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等优势主体引领示范效应,突出整机研发制造与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突破协同发力,聚力推动中兵数智科创园建设,打造特种机器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场景创新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同时,联合航天一院、科工三院与航空动力研究院等优势区域资源,构建无人机、灵巧手、外骨骼、电动牦牛等系统智能产品谱系,共同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用高科技生态圈,力争5年内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

  提升现代产业空间供给力度

  丰台区“倍增计划”中提出,要提升现代产业空间供给力度,发挥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南中轴首都商务新区三大重点功能区“主战场”作用,提升商务楼宇等空间资源发展效能,有效释放北京看丹独角兽创新基地等现代产业空间。

  商务楼宇不仅是城市经济的物理承载空间,更是各类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空间基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丰台创新中心作为北京看丹独角兽创新基地先导区,聚焦高精尖产业方向,以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独角兽企业集聚区为目标,目前已建成高品质企业独栋、联立办公楼等多种形态办公空间,中央公园、人才公寓、活力商街、文化中心、运动中心等国际一流标准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借助中关村丰台园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政策体系,吸引了傲林科技、航天新长征医疗器械等一批丰台区重点企业入驻。

  丰台创新中心为进一步释放产业空间发展效能,加紧区域产业空间完善步伐。目前,在园区主干道旁,一排排灯杆上已经升挂起道旗,彰显着园区特色,吸引行人驻足观看;主干道上,在作业人员的协助下,压路机、运输车机械轰鸣,道路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园区地下车库,环氧地坪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工人们正在对地面进行打磨工作。预计园区周边主干道铺设工作于4月底完工,环氧地坪铺设工作将于5月底完工。(通讯员 李焱)

附件: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