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要闻
右安门街道第二届民俗文化节暨第十六届中顶庙民俗文化节鸣锣开幕 花会演出、非遗体验 品味民俗文化“大餐”

日期:2024-07-09 15:00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IMG_256

中顶庙民俗文化节上民俗艺人进行中幡表演。赵自谦 摄

IMG_257

群英同乐小车圣会表演《娘娘出宫》。赵自谦 摄

IMG_258

传统舞狮演员翻腾跳跃,燃爆全场。赵自谦 摄

  震天的锣鼓、翻腾的飞叉、跳跃的舞狮……2024年右安门街道第二届民俗文化节暨第十六届中顶庙民俗文化节在西铁营村向阳广场鸣锣开幕,本届活动以“共赏传统民俗魅力共建右安和谐家园”为主题,花会展演、花会队伍踩街表演、非遗技艺展示等接连上演,让群众尽享民俗文化“大餐”。

  精彩演出目不暇接邂逅夏日盛会

  76日早上八点,向阳广场的文化节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伴着热闹的锣鼓点声,花会舞台正在上演兵部扛箱表演,演员用肩、腰、背、肘、腹、脚把箱子耍得上下翻飞。观众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几个小朋友坐在爸爸妈妈肩头挥舞着小手,人群中不时响起喝彩声。

  精彩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咚咚锵!咚咚锵……”花会演员多为老年人,西铁营村的花钵挎鼓表演一登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这是由十余名少年组成的表演队伍,孩子们穿着明黄色的传统演出服,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击鼓声赢得在场观众纷纷喝彩,现场气氛被推至高潮。

  记者了解到,西铁营花钵挎鼓属老北京十三档花会之一,据说被乾隆皇帝御封为“一统万年大鼓老会”,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了。花钵挎鼓目前面临极大的传承问题,我们组织了‘非遗小特使’活动,招募孩子前来学习,提高花钵挎鼓知名度。”市级非遗传承人、“非遗小特使”指导老师孙国庆介绍,登台表演的孩子已排练一月有余,每天刻苦练习,目前掌握了十余套鼓法。8岁的刘尚雨在队伍中年纪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孩。她告诉记者,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很满意,以后也将继续学习下去。

  文化节的演出令人目不暇接,已到正午时分,太阳炙烤着后背,人们也不愿散去。这样热闹的场面年年都有,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中顶庙门前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非遗民俗花会展演,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五届,是西铁营人独特的夏日记忆。

  “本次中顶庙民俗文化节邀请了北京周边的十支民间花会队伍高手献艺,演出人员二百余人,共同为大家奉上一出精彩的民俗文化‘大餐’。”西铁营村相关负责人说。

  增加互动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

  在中顶庙民俗文化节,不仅有精彩的民俗表演,还有沉浸式非遗体验。

  卷轴展开,画笔轻启,一幅由山水、花鸟等图案组成的字画便展现在人们眼前。在非遗展示区“花鸟字”的摊位前,大家的赞叹声不绝于耳。展示区还有面人、编绳、衍纸、绒花、剪纸、香包、手绘脸谱、中国结等民俗技艺现场展示体验,让居民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此外,作为本届民俗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右安门街道民俗文化季于627日拉开帷幕。每周四晚六点至八点,皮影戏、拉洋片、创意扎染、风筝DIY、玻璃画等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中顶庙亮相,带领大家走进民俗文化世界。

  “小时候家里住的平房就在中顶庙旁边,我是爬着庙门口的石狮子长大的,每年庙会都很有感触,有一种与家乡失联又重新得到连接的感觉。”20岁的西铁营村民李冰心告诉记者,看到这些演员从年轻演到现在垂垂老矣,也从中感受到了精神力量,希望北京的民俗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曾经的文化节受到村里环境的制约,功能有限,但在其中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群众的参与和热情。”西铁营村相关负责人说,西铁营村在丰台区文旅局、右安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立志把中顶庙民俗文化节传承下去,希望广大群众能够从文化节精彩的演出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 郭晓妍 赵自谦)

附件: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