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要闻
发布近十年来首个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丰台区迎战大风 多维度织密防护网 共筑城市安全基底

日期:2025-04-15 15:00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4月10日11时25分,丰台区发布近十年来首个大风橙色预警信号,预计11日至12日全区阵风可达11~13级,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并伴有沙尘和强降温。面对极端天气考验,丰台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体系,从公园闭园到工地管控,从社区网格化排查到交通动态调配,一场守护城市安全与市民生命的“防风战役”全面打响。此次大风橙色预警期间,丰台区以“精、快、准”三字诀,交出了一份城市应急管理答卷。

预警精度背后的科技支撑与系统思维

风未动,策先行。4月10日11时25分,丰台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的瞬间,全区应急响应体系同步激活。气象部门依托“分钟级”预报系统,精准锁定12日6时至22时为风力最强时段,西部浅山区阵风可达12级以上。这一预警不仅刷新了区域近十年纪录,更成为各部门行动的“发令枪”:区文旅局立即向1400家旅行社发送暂停户外活动指令,区公园管理中心提前12小时制定闭园方案,各个街镇、社区(村)网格群同步推送避险指南。

精度的背后,是数字赋能的治理升级。丰台运输管理分局指挥中心大屏上,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铁路客流,动态调配地铁4号线延长运营时间至零点,公交每日增派4部应急车辆,确保北京南站最后一名旅客安全离站。“过去应对大风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值班调度员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客流曲线感慨道。区城市指挥中心指挥大厅接诉即办数据分析平台上新增了大风预警、树木倒伏等监测板块,实时动态更新大风天诉求明细,及时督促承办单位解决问题,形成一套严密、高效的诉求处理流程。在工地监管领域,区住建委通过二维码小程序实现全区所有项目“3小时一报告”,重大危险源工程专人盯守,对丽泽金融商务区等空旷风口位置重点防控。

响应速度折射机制磨合与基层韧性

“阳台花盆得收进来,窗缝用胶带加固!”11日18时,西罗园街道网格员敲开独居老人张大爷家门时,窗外的风正卷起沙尘。同一时刻,区商务局应急值守“市场一线”,监测批发及零售端生活必需品上市量及成交价格,及时启用补货保障工作机制,确保量足价稳;区环卫中心道路人工和机械化作业人员全员在岗,对大风后路面废弃物、枯枝断枝迅速加派人工保洁力量、增加机械化作业频次。

这场与风赛跑的战役中,“快”字贯穿始终。预警发布1小时内,7座供水厂、8座再生水厂加强保障,千余人备勤值守;11家重点公园景区启动闭园措施;各个街镇、社区(村)党员干部、物业团队及志愿者组成应急小队启动“扫楼行动”。

速度的密码,藏在“平战结合”的机制设计中。区生态环境局将10项重点任务量化分解,危废单位检查与环保设施加固同步推进;区水务局安排1000余人备勤,优先保障居民的供排水需求,并在2小时内抵达现场抢修;五里店街道,卢沟桥路上悬挂半空摇摇欲坠的指示路牌,在丰体时代花园社区与街道、公安、市政应急部门联动解决下,仅20分钟消除安全隐患。“快不是蛮干,而是预案到人、责任到岗。”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防控准度体现绣花功夫与民生温度

精准防控的“绣花针”,既穿起科技之力,更织就民生关怀。和义街道综合指挥中心数字化平台“AI预警”,24小时智能巡逻,让各类隐患能够早发现、早解决;新村街道优筑社区党委书记张海丽在“地毯式”巡视中,发现樊家村甲3号院1号楼楼顶外围铁丝网摇摇欲坠,立刻上报并通知应急队处理,在狂风中成功固定铁丝网;在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模拟因大风引发群体伤应急场景,进行了一场突发群体伤救治演练。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医院办公室、急诊科、外一科、心血管内科、妇科等多科室20余名医护人员形成“防救闭环”。

这种“准度”亦体现在细节处的周全。区园林绿化局为新栽苗木“定制”加固支撑架,抗风等级较传统方式大大提升;马家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穿梭在工地街巷间,专门对工地围挡进行“体检”、对街边牌匾“问诊”,连路边报刊亭都用膨胀螺丝二次加固。“我们特意为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日常出门采购都极为困难的重点老年人群体送餐送药。”右安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居家小管家”们在极端天气里成为老人们的“守护者”。这些精细化操作,让防控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

大风中的城市温度:

同心共筑城市安全基底

4月11日17:30,丰台大悦春风里地下停车场的LED屏亮起“免费开放”字样,随后9家商场成为免费停车“避风港”。与此同时,丰台11处桥下空间近千个免费车位同步启用,为市民提供安全避风港,北大地停车场停车管理员引导车辆说道:“后视镜折叠好,天窗检查牢,咱们既要保安全,也要护财产。”

在这座按下“减速键”的城市里,有一群人的车轮却转得更急。“今天送了160单,比平时多三成。”外卖骑手李强顶着10级大风躬身骑行,餐箱里的热汤面仍冒着热气。“放心,接得上茬!茄子从冀州到北京也就三四个小时。”新发地市场经营茄子的商户李军连夜从位于冀州的种植基地多调了30吨长茄进京。

“请尽量减少外出,阳台物品及时收回……”居民们互相提醒加强自我防护;往日熙攘的丰科路上,私家车流量较平日减少七成;居民张女士将网购的三箱矿泉水搬到楼道:“多囤点,少给外卖小哥添麻烦。”这种默契,源自对规则的共同守护。

这场大风吹动了城市的外表,却让治理的根基愈发坚实——在超大城市风险防控的考卷上,丰台用“精测、快反、准防”写下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解题思路。从自觉居家的市民到逆风奔忙的“摆渡人”,从彻夜值守的社区工作者到开放车位的商场,丰台区无数个体的微光,照亮了抵御风雨的温情底色。“超大城市治理”不仅是精密高效的系统运转,更是每个普通人愿意为他人多走一步、多想一分的善意自觉。(记者 蒲长廷)

附件: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