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梦琪 安点)“感谢丰台区综治中心,感谢行政复议的工作人员,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的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近日,在丰台区综治中心的统筹指导下,经过入驻区综治中心的司法局行政复议科、区法院、区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悉心调解,当事人王女士与区人力社保局达成了共识,成功签订了行政调解书,解决了困扰王女士数月的“难题”,一场素未谋面、相隔千里的“云”上调解终于落下帷幕。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丰台区综治中心发挥平台作用,促推各部门形成合力,开展多元化解的一次生动写照。
工伤待遇遇争议
申请支付起波澜
李先生原系某公司职工,因工作中被同事伤害而致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植物人状态),于2005年7月被认定为工伤,伤残等级为一级。2025年2月,李先生达到退休年龄,社保关系转入北京市丰台区。李先生在成都异地就医,手工报销后,当事人王女士(李先生的监护人及委托代理人)向相关部门提起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请求。却因材料问题收到《工伤保险费用退单表》,相关请求未获得支持。王女士遂提起了行政复议。
平台联动聚合力
精准把脉破难点
在收到王女士的复议申请后,行政复议工作人员通过区综治中心会商调度机制提请区综治中心进行协商调度。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区综治中心迅速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组织法院、信访办及人民调解员成立专项调解工作组,制定针对性的调解方案。通过前期梳理分析研判,工作组发现本次案件的纠纷焦点一是2006年的执行裁定是否可以作为判断第三人无法支付的凭证,二是当事人是否需要就后续发生的医疗费用另行起诉。在了解当事人情况的过程当中,区综治中心还得知当事人王女士及其家人远在四川成都生活,为减轻王女士负担,尽快解决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决定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展远程“云”调解。
多方协同云调解
情法融合促共识
2025年7月,区综治中心组织召开线上调解会,当事人、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参会。会上,当事人王女士及其家人陈述了其诉求以及现实困难情况。针对纠纷焦点,相关职能部门首先进行了政策解释和答疑解惑,随后对相关依据和程序进行说明,并对其中可以优化改进的环节进行坦诚沟通。区法院法官从专业角度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厘清权利义务关系,引导各方理性看待争议。区信访办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则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劝解双方化解矛盾纠纷。区司法局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细致讲解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将情理法融合,以法为据、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最终,在区综治中心的统筹指导下,由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牵动,通过多轮线上协商,相关职能部门与当事人达成共识,工作人员采取“线上+邮寄”的形式签署行政调解协议书,困扰王女士的“烦心事”也随之解决。
下一步,丰台区综治中心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丰台贡献力量。(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