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宛平史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宋、辽、金疆域示意图

    元泰定帝像

  卢沟桥,这座横跨永定河的古桥,在历史的硝烟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北宋宣和年间的宋辽鏖战,到元代天历年间的两都之战卢,沟河畔一次次成为决定王朝命运的战场。

  宋辽之战

  ——郭药师兵败卢沟

  自从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中原王朝就一直把收复燕云十六州作为重大国策。因此,后周、北宋相继发动几次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却都以失败告终。面对辽在军事上的明显优势,北宋无奈与其缔结“澶渊之盟”,从而维持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和平。 

  辽代末年,女真族从东北崛起,在反抗辽朝统治者压迫的军事斗争中屡屡获胜。在这种情况下,北宋统治者看到了机会,他们希望利用女真族的势力夹攻辽,再次为收复燕京失地而努力。于是,宋、金双方经过多次使臣往来,最终达成夹攻辽的协议:金军进攻辽在长城以北地区的城邑,宋军则进攻包括燕京在内的长城以南各城镇。为此,宋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制订了详细的军事进攻计划,开始向辽发起进攻。最初宋军的进攻比较顺利,辽军镇守易州的大将王琮、镇守涿州的大将郭药师先后主动降宋,而且郭药师愿意作为宋军攻打燕京的向导。于是,宋军主帅刘延庆、刘光世、杨可世在降将郭药师的引导下进军至卢沟河畔。 

  这个驻军的位置,应该就是后来金章宗建造卢沟石桥的地方。 

  当时,宋军有50万人驻扎在卢沟南岸,而镇守燕京的辽军只有几千人,并且被推举为天锡皇帝的耶律淳又刚刚病死。因此,辽向宋求降称臣,却遭到了宋廷的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辽军只好作殊死搏斗。是时,统率辽军的大将为萧干,在卢沟北岸扎营,与宋军对峙。然而,在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宋军统帅刘延庆却没有采用正面决战的对策,反而听信了降臣郭药师的计谋,派出少量军队在郭药师的引导下半夜偷渡卢沟,直抵燕京城下。 

  宣和四年(1122年),“十月十九日,南兵杨可世、郭药师袭入燕城。国妃据内城,南师骄胜,不戢士卒,掠取财物。国妃密遣人至卢沟,呼四军大王自内南暗门入,与郭药师抗战,南师气夺,悉皆奔窜,诸将仅以身免。为四军夺马四千匹。次日,耀兵于卢沟。刘延庆望之丧胆,士卒股栗,人人自危,计无所出,乃焚营夜遁,为契丹追杀至雄州。”(见《三朝北盟会编》)文中所云“四军大王”就是指的萧干。 

  对于这次战役,《契丹国志》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冬十月,宋刘延庆、郭药师等自雄州趋新城,刘光世、杨可世自安肃军出易州,会于涿州。时兵众五十万攻燕,进驻卢沟。时燕军萧干亦于燕城十里外筑垒相拒。药师命延庆选常胜军五千骑,问道袭燕,夜半渡河,衔校而进,质明,常胜军五千骑杂乡人夺迎春门以入。大军继至燕城,遣人谕萧后使降。萧干知宋师入燕,亟往救,人皆死斗,药师屡败,奔门不得出,尽弃马,缒城而下,死伤过半,还者数百骑而已。时宋师屯卢沟者未动,萧干兵才数千,得汉儿两人,留帐中,夜半伪相语曰:‘闻汉兵十万,吾师三倍,当分左右翼,以精兵冲其中,举火为应,歼之无遗。’阴逸其一人归报,既夕而道,众军遂溃。”据此可知,辽军的诈兵之计也对这场战役的胜负产生重要影响。 

  纵观宋军北伐战争失败原因,首先,战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没有充分利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向辽军发动正面进攻;其次,郭药师所率领的宋军在攻入燕京城后骄傲自大,“不管束士兵,大肆掠取财物”,导致了辽朝守城军民的强烈不满,继而奋起反抗,使得郭药师功败垂成;再次,绝大多数的宋朝军队本身就没有斗志,“士卒股栗,人人自危”,不战自败。 

  最后,也是一个地理上的原因,就是横贯燕京城南的卢沟上没有一座可供宋朝大军顺利通过的桥梁,使得与宋军隔河对峙的辽军减小了很大压力。 

  如果卢沟石桥早70年建成,宋朝大军无卢沟的阻隔,历史的进程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结果。宋军在卢沟河畔的惨败,使得辽、金统治者都认清了北宋的软弱无能,也才有后来金兵两次夺取燕京,并在灭辽之后很快就发动了攻灭北宋的战争。

  元两都之战——燕铁木儿卢沟桥保卫战

  元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借助“南坡之变”叛乱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泰定帝在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度夏时,暴病而亡,留守大都(今北京)的大臣燕铁木儿等人遂发动政变,把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迎到京城,拥立为帝,即元文宗。而在元上都的宰相倒剌沙等人则把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扶立为帝,史称天顺帝。于是,蒙古贵族在两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史称“两都之战”。 

  在“两都之战”的大部分时间里,皆是上都军队向大都发动进攻,大都的守军一直处于防御状态,战争的主战场是在京城北面的居庸关一带。但是,因为上都军队是兵分几路向大都发动进攻,故而其中的一路是从西南面迂回包抄。天历元年(1328年)十月,“乙未,上都诸王忽剌台,指挥阿剌铁木儿、安童入紫荆关,犯良乡,游骑逼南城。燕铁木儿即率诸将兵循北山而西,令脱衔系囊,盛豆以饲马,士行且食,晨夜兼程,至于卢沟,忽刺台闻之,望风西走。是日凯旋,入自肃清门,都人罗拜马首,以谢更生之惠。”(见《元史》)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防守大都城的燕铁木儿是多么紧张,就连军士和战马都命令在行进中进食,从而日夜兼程赶往卢沟河畔。 

  时任燕铁木儿裨将的斡都蛮也参加了保卫卢沟桥的战斗。《元史》记载:“十月从击忽剌台、马扎罕等军于卢沟桥,败之,追至紫荆关,多所俘获招降安童所将军一千五百人,复以功受上赏。”这次战斗的规模虽然不大,却直接关系到京城的安危。元人宋褧曾作诗描述这场战斗,“故都空有废残城,天历人家学避兵。今日街衢却依旧,栅门全毁堑填平。”(见《燕石集》)诗后有注曰:“天历戊辰冬,北兵迫卢沟河,南城民家常树栅决堑以自卫。”由此可见,当时大都城的情况是十分危急的,就连普通百姓也被卷入了这场战争,诗注文中所云“北兵”指元上都的泰定帝部下军队,而“南城民家”则指住在原金中都旧城的百姓。经过这次卢沟桥保卫战,大都城的政治局势基本趋于稳定。 

  后有元朝人曾作诗描述过卢沟桥畔古战场:

  古道旷秋色,平桥卧夕阳。

  水声西下急,山气北来长。

  数骑凌空阔,孤烟入渺茫。

  人传耕种地,宿昔战争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关注
   第06版:视觉
   第07版:宛平史话
   第08版:健康
丰台报宛平史话07 2025-08-11 2 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