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亮点
●创新构建“邻里提、邻里议、邻里定、邻里办、邻里评”五步闭环机制,深化邻里合作与广泛协商,促进群众诉求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基层治理从“单项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 用“小马扎议事会”“大槐树下唠家常”等鲜活形式取代传统会议室座谈,让协商议事接地气、有温度,实现小事不出楼门、难事不出社区
●以党组织为纽带,串联居民、物业、商户、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好邻居”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朋友圈”
▶创新案例
在丰台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楼栋间,居民们围坐在“小马扎”旁热烈讨论;庭院内,大家在“社区茶馆”里边喝茶边商讨社区事务;指尖上,“码上办”平台实时传递着居民的意见建议……一幅幅生动的基层治理画卷,正是丰台区创新推行“五邻议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的丰硕成果。通过构建区—街—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全区26个街镇已实现社区议事厅全覆盖,建立起“月月有协商,人人会协商”的微协商常态化机制,推动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资源合”凝聚治理合力
丰台区着力推动资源整合,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好邻居”“合伙人”共商共治优势,有效整合物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代表、新就业群体等社会力量,形成“有事共商、难题共解”的良好局面。宛平街道宛平城东关社区的“楼门焕新”就是生动例证。在这里,楼门长、居民与专业设计师齐聚一堂,通过“拉家常”式的议事会,让居民参与楼门文化设计。从红色传承到志愿服务,每个楼门都展现出独特风采,形成了集生活服务、善行展示、邻里互动为一体的五大功能区,让原本普通的楼门变成传递文明的“邻里会客厅”。
“机制活”拓展参与维度
资源整合是治理的基础,机制创新是治理的灵魂。各社区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破除协商议事的时间空间限制,让群众随时能提、随处可议。从充满烟火气的“紫藤花下议事厅”,到便捷高效的“码上协商”,从温馨和谐的“楼门说事会”到专业规范的“专题协商会”,多元化的议事场景让基层民主协商焕发出时代新活力。看丹街道科学城第一社区推出“七点半议事厅”巧妙地将议事时间调整到居民下班后的“黄金时段”,这一贴心改变大大提升了参与度。目前这一议事品牌已在全社区8个小区推广,成为居民畅所欲言、共解难题的温馨空间。
“成效实”彰显治理温度
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受益。各社区健全成果转化机制,让议事协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西罗园街道西罗园第二社区创新“邻议题”协商模式,引入专业团队打造“花园式社区”,实现了从“老破小”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丽蜕变。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五邻议事”机制的深入推进,丰台涌现了“红链先锋”“睦邻匠人”等居民自治队伍,他们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今,走进各个社区,随处可见的是居民们自发参与环境维护的忙碌身影,听到的是他们对社区事务的热烈讨论,感受到的是浓浓的邻里情谊。
未来,丰台区将以“五邻议事”为支点,撬动更多治理创新,真正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把每一个社区都打造成以群众为核心、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大事小情在“议”中得到解决,让邻里关系在“议”中走向和谐。(区委改革办 区委社会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