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迄今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11孔联拱石桥。而桥上“六世同堂”卢沟石狮既是中国近八百三十年风雨历程的重要见证者,也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无字丰碑。
群狮护桥保安康
卢沟桥下的永定河,古称桑干河,历史上有“小黄河”之称,屡次发生水患,实为“无定河”。金王朝的统治者在解决跨越卢沟河的交通难题时,采用了一个新奇创意:在桥上雕刻石狮来驱恶避邪,以达到镇河保桥、永保安康的目的。实施这个创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方面,桥上增设石狮栏板不仅可以防止游人滑落水中,更重要的是增加桥身的配重,起到压基保护桥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桥上石狮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卢沟晓月”成为燕京八景,石桥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桥上石狮或挺胸昂首,仰望云天;或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或侧身转首,两两相对;或抚育狮儿,轻声呼唤,真是一柱多姿,柱柱生态,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六世同堂全家福
卢沟桥历经八百多个严寒酷暑,饱经风霜。桥上留存至今的石狮,并非全是建桥时所雕刻的原作,他们的第一代祖先,大部分所剩无几了,今天保存下来的是经过几代的修补更换,历经金、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已是六世同堂全家福了。因为中国传统匠人进行石活添配时秉承的原则是新石活要与原有石活的材质、规格、做法等保持一致,曾参与卢沟桥加宽工程石狮雕刻的王国勋老人回忆说,他们新雕的石狮是按照已经破损的望柱石狮样子进行仿刻的。由此可以看出:卢沟桥石狮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工匠们在修补更换时秉承着营造法式及传统工艺标准进行雕刻制作,一方面保证了卢沟桥石狮继承原来的工艺“血统”,另一方面这些来自民间的工匠们也会不自觉加入当时社会与个人审美偏好来进行加工创作,形成六世同堂百狮百态的文化特色。
威严华表立雄狮
通常华表上蹲踞的是犼,有狮形、虎形、犬形、龙形等几种形式,大多是仰天而望的姿态。卢沟桥华表上蹲立的是石狮,这成为卢沟桥石雕艺术的一大特色。卢沟桥东西两端有华表四座,高4.65米,基座为一石制须弥座,柱身为八角石柱,柱上横贯云板,柱头是在八角柱顶上冠以仰复莲座的圆盘,圆盘上面高踞石狮一个,石狮的方向,桥东者向东,桥西者向西,似乎是担负着守卫石桥的任务。卢沟桥西南侧华表狮,形态保存完好,右前肢侧弯,爪中捧着绣球,口中咬一绣带,左前肢抬起抓住绣带。卢沟桥华表也给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留下“桥(两端)初有一柱甚高大,石龟承之,柱上下皆有一石狮”的深刻印象。
狮象共用自典故
卢沟桥东西两端起支戗和装饰作用的抱鼓石,桥东是一对顶桥狮,桥西是一对顶桥象,两两相对,形态相似面不相同。顶桥狮造型独特,站立式,身长约1.73米,高0.9米,狮子用头顶住最外面的望柱,使其不致外倒。桥西端采用大象作为桥梁收尾,显得更加威武有力。狮象共用是卢沟桥石雕艺术的一大特色。有专家认为卢沟桥狮象共用可能来自佛教典故“金狮银象”,普贤骑象,文殊骑狮,有普度众生之意。有更多的学者认为卢沟桥上狮象共用可能已经超出了佛教寓意,具有家道平安、事事如意等贴近生活的呈祥寓意。顶桥狮头部呈矩形,眉弓与鼻子紧连在一起,两只小眼睛被挤于两边,造型笨拙而稚趣,似乎并不是普通常见的顶桥狮形象。北面的石狮耳朵为叶片状,眉纹卷圈自外向内旋转。眼睛似“双眼皮”,眼珠为圆柱体状,目光投向下方。尾巴雕刻成三个螺髻圈,拖出三簇波浪纹。而南面的石狮,耳朵与北面的相反,上边缘与北面的下边缘相同,眉纹是由一道长卷纹挑出两道小卷纹。脖子上是一根麻绳,至腿部有螺旋卷纹。总的看,顶桥狮阔鼻大嘴,膀大腰圆,腿部粗短使劲蹬住地面,用肩部死死顶住桥栏,形象憨厚质朴惹人喜爱。
雌雄难辨创意奇
一般我们区分石狮雄雌的最主要方法就是脚底所抚绣球的为雄,抚小狮的为雌。然而卢沟桥上的石狮就与常见的形式大为不同,创意奇特,出现有的石狮脚下既有踩着绣球,又同时抚着小狮的奇特形式。常见的雌雄狮分辨方法已无法解释此种情况,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而作,还是有什么历史缘由,这都需要有更多的资料和证据来证明。虽然我们目前尚且不能理解其具体原因和含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偶然为之,因为这样的石狮并非个例,数量达到14只之多。
动静结合彰古韵
卢沟桥的间间栏板、根根望柱、尊尊石狮像页页具体而生动的历史画卷,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石狮作为雕刻艺术作品,它是静态的。但是作为艺术欣赏时,它又是动态的,走在卢沟桥上,认真观察桥上的石狮,你会发现:石狮绝大多数或是正在爬,或是正在蹬,或是正在钻,只有很少一部分雕成静静地蹲坐式。它们神情也是异常丰富,有的鼓胸收腹双目圆瞪,有的蹲踞高处威武护卫,有的相互呼应嬉戏玩耍情趣盎然。比如:第15号望柱狮,两只附狮,一左一右蹲在主狮前肢的两个爪上,争着咬妈妈胸前的铃铛,这两只附狮的个头偏大,头上鬃毛雕饰较为精细,特别是两只小附狮伸爪以及咬铃的动态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古老壮美卢沟桥,是一座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于一身的永恒之桥,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缩影。而卢沟桥上“六世同堂”的百态石狮堪称艺术精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是北京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具体体现,给卢沟桥增添了更为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我们必将竭力保护这些文物建筑艺术精华,深入研究,发扬光大,使其永恒珍存!
丰台区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 乔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