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西永定河畔,有一座千年古镇——长辛店,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娘娘宫)、警察局驻地旧址(火神庙)、二七烈士墓、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等坐落于此,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密布着多处红色遗迹,构成一个红色遗迹群,勾勒出一幅红色地图,讲述着红色故事,传承着红色基因,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曾经在这里宣传革命真理,播下了革命火种;何长工、毛遇顺等革命先驱从这里走出;这里曾经被誉为“北方的红星”。邓中夏将长辛店称作“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起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
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荣文静)“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区域之一。”高级工程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会员刘保山说。“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一方沃土。早在建党前,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就到长辛店传播革命火种。”丰台区委党史办主任刘怀广说。
丰台区长辛店街道德善里18号是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长辛店大街中段路东祠堂口(又称当铺口)胡同1号是劳动补习学校旧址,长辛店大街174号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在这里,培养了中共早期的骨干力量;在这里,形成了北方最早的工会组织;在这里,诞生了京汉铁路的第一个党支部。
唤起工人觉醒,传播革命火种,为劳苦大众谋求幸福,长辛店是凝结共产党人初心的地方
在长辛店第一中学院里,一栋方形二层法式小楼显得格外有历史沧桑感与厚重感,这里就是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为了追求中华民族的解放,1915年,李石曾和蔡元培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号召青年半工半读,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而后,国内掀起了一股留法热潮。1918年,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在长辛店创立留法预备班,学员有何长工、毛遇顺、高风、盛成等百余人。1919年冬,这批学员赴法留学,其中有许多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九子河畔的法式小红楼,见证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为民族复兴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这栋小楼也是毛泽东开展革命实践活动较早的一处场所,它对于毛泽东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大量的学员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宣传都有重要作用。”长辛店第一中学校长高云虎介绍。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三合院,青砖灰瓦,教室里的一块黑板、一排排整齐的桌椅,保留了当年工人们上课时的原样。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1921年1月,邓中夏、张太雷等人到这里筹办了劳动补习学校,李大钊曾亲自在这里授课,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曾两次在这里授课,一次工人问他,‘您给我们讲讲工人怎么当家做主?’李大钊挽起袖子在黑板上写工人两个字,当他问起工人们这两个字合起来念什么时,课堂一下安静起来,突然一位工人回答,‘老师我认识,念天。’李大钊高兴地说,天就是你们工人,工人的力量比天大。”曾是丰台区红色文化宣讲团的宣讲员胡明回忆起宣讲故事,仍然激情满满。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和劳动补习学校旧址为长辛店留下了厚重的鲜红底色,这仅仅是长辛店红色地图的一角。在长辛店这座千年古镇,红色资源非常丰富。专家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是从长辛店开始的,长辛店诸多红色资源,是教育后人不忘历史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生活在长辛店的百姓时刻铭记这一段段红色历史,到这里参观的人沿着这座古镇的红色印迹探寻初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观瞻红色遗迹,感受红色文化,延续红色基因,长辛店是一个寻找共产党人初心的地方
丰台区充分利用长辛店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了“长辛店1921红色党课”、红色文化游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长辛店街道还成立了长辛店地区党建红色文化研究会,与地区单位、学校、部队等深化合作,邀请北京大学教授挖掘整理地区红色文化资料,举办了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主题展览。
“1918年11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了长辛店,他先到工厂调查了解情况,和厂方商量能否增加点预备班的学生,然后到预备班的教室看了看学生们的学习条件,晚上就住在了预备班的宿舍。”这是来自丰台区红色文化宣讲团的宣讲员韩鹏为上党课的学员们讲述“毛泽东两次到长辛店”的故事。
丰台区推出的“长辛店1921红色党课”,在丰台乃至北京市掀起了一股学习党课的热潮。“我们的预约咨询电话快被打爆了。”展览接待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开课以来,我们平均每日接到咨询电话50多个。”“长辛店1921红色党课”,让广大党员群众缅怀革命先驱光辉事迹,探寻红色文化轨迹的同时,弘扬爱国精神,激发爱党深情。
头戴黄色运动帽,一手持红色导游旗,一手提扩音器……每年“七一”前后,是长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委员会主任尹喜军最为忙碌的时候。自2013年起,尹喜军就主动承担起了红色文化宣讲员的“兼职”任务,向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义务讲解长辛店古镇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截至目前,在街道的协调与支持下,尹喜军和社区干部平均每年要接待3000余人次的参观学习。
“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北方传播革命真理的重要阵地,在长辛店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初心,长辛店红色遗迹非常珍贵,意义和价值非常重大,来长辛店参观游览的人越来越多,我虽然工作很繁忙,但是我愿意腾出时间来做红色文化宣讲员,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长辛店的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永远延续。”尹喜军庄重地说。
长辛店街道党工委书记芦杰介绍,长辛店街道与长辛店第一中学、丰台区委党史办、中央电视4台国宝档案栏目共同制作了《坚定的信仰——探寻真理之路》节目。目前,街道为保护利用好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与区文化和旅游局联系,加强对长辛店地区红色文物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
据了解,在今年召开的市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上,丰台代表团提交了《关于推进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议案》,加速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规划工作。依托卢沟桥特色资源优势,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以“一核”(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三区”(长辛店片区、二七厂片区、园博园片区)为主要框架,进行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
棚改居民乔迁新居,二七厂华丽转身,永定河碧波荡漾,长辛店是一个见证共产党人初心的地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千年长辛店古镇、百年“二七”机车厂和长辛店的红色遗迹见证了长辛店的变迁,民生的改善,产业的转型升级,生态的修复保护。目前,长辛店棚改居民告别了低矮的平房,搬进了幢幢高楼;“二七厂”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冬奥奖牌的“孵化地”。
红山郡小区就是长辛店棚改安置房项目。刚进入小区,一股花香扑面而来,在大花坛周围,人们有的下棋、有的聊天、有的遛弯儿,还有的正拿着歌谱在练习合唱,显得温馨和谐。
据了解,2017年8月,长辛店棚改搬迁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为了留住古镇风貌,丰台区改变了棚改模式,整体试点“老镇不拆”,棚改居民交房后并不急于拆除老房,而是全面转向对古镇文化价值的挖掘。长辛店棚改项目占地约74公顷,涉及居民约5000户,目前,一栋栋棚改安置房项目竣工,已有3260余套安置房的钥匙交到了居民手中,开启了宽敞明亮的新生活。
坐落在丰台区长辛店的百年“二七”机车厂,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腾笼换鸟、脱胎换骨,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冬奥会奖牌的“孵化地”。“二七厂”全称是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2018年3月,告别制造业,正式停产,并开启转型的新征程。一年后,一座简约的现代工业风建筑在原址拔地而起,它就是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配套工程,将成为国家队备战训练的“大本营”,帮助中国运动员冲击92块金牌。
长辛店古镇东边的永定河水波光粼粼,永定河两岸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游人如织。从3月24日上午,永定河生态补水开始进入位于丰台区的园博湖。区水务局永定河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第一次补水已于6月上旬结束,目前园博湖仍超设计水位两米。此次生态补水,有效回补了丰台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改善了永定河丰台段的水环境,使久不见水的下游河道形成了水面,有了水景观,永定河重现美丽容颜。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介绍,此次永定河治理的目标是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XFTB004
■长辛店作为中国北方工人运动的重要摇篮,被誉为“北方的红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早期实践地,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邓中夏将其称作“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起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这里铭刻着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和长辛店人民不懈探索、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承载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继续奋斗、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刘怀广:丰台区委党史办主任)
■丰台区的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区域之一,是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与革命的主要实践基地,至今仍保留了丰富的革命遗迹。其突出的革命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于三条主线,一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让大批中国青年走出了国门,接触了国外先进思想;二是劳动补习学校,是北京共产党小组在北方建立的第一所工人学校;三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代表性事件。这三条主线,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人才和实践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保山:高级工程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