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初,刚刚从社区回到单位的我,还没来得及将工位收拾一下,新一轮战“疫”又打响了。当我再次回到东高地街道六营门社区值守的岗位时,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因为这儿已成了抗疫一线。
7月的北京,雨水频繁光顾。16日下午,天突然阴沉下来,几分钟工夫便大雨瓢泼。我冲出棚子,站在雨中迎着居民查出入证、测体温……这样,能让他们快点回家避雨呀!
在社区,与人打交道真是难呀!这可比几场大雨麻烦多了。我负责的黄楼门又很特别,是社区里唯一没有物业和门禁的地方,临街底商商户的车辆都喜欢停在小区内,所以,在小区封闭前出入的人员就特别杂。
小区封闭管理后,门区安了自动抬杆器,又设了管理岗。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入了,但商户早已习惯把车开进小区,要想管住他们太难了。而这个“太难”的活儿,就落在了我身上。
“我以前都是停进去的,怎么现在就不让停了?”每次面对商户的质问,我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特殊时期,为了社区居民和您的健康,大家体谅一下,把车停到路边停车位吧!不远,那边就是……”这样的话,一天要重复几十次。有时还会遇到被人家骂的时候,委屈只能装在心里。
“你们有什么权利把门口封上?”一天,一位前来理发的女士,看我们不让她的车进院,便坐在车里骂起来。整整4分多钟,我就那么听着,直到她不说话了,我才开始解释。可我刚说了一句“都是为了居民的健康,大家要互相体谅。”她就说,“我要是非进去呢,你能怎么样?”路过的小区居民全看不下去了,围上了她的车。见此,她才缓和了态度,说了句“刚才有些着急,我去其他地方看看……”说完便掉转车头开走了。
这么多天下来,我还练出了一个“超长待机”的绝活儿。以前站上半个小时就觉得累的我,现在一口气能站4个小时,人晒黑了,可这身板硬朗多了。
16日傍晚,天快黑的时候,社区的杨淑君大姐送来一盏小夜灯,挂在了值守的棚子边;社区居民还送来了饺子和热水,这时我们才意识到,今天是头伏……在社区值守,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得到居民理解和支持后的温暖。丰台区人力社保局 王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