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及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夜间经济”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共识。
2019年7月9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了点亮夜间消费场景等13项具体内容。丰台区作为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兼有多个商圈的独特优势,更应该在“夜间经济”发展上多重发力,起到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
一、繁荣“夜间经济”意义重大
(一)繁荣“夜间经济”可以拉动消费,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据资料显示,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2/3以上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
(二)“夜间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水平。夜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和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特色和发展成就的鲜活窗口。
(三)繁荣“夜间经济”可以满足消费需求、创造就业岗位。夜间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本地人和外地人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
二、丰台区在发展“夜间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业态单一。夜生活内容主要以餐饮娱乐为主,夜间开放场所基本是KTV、影院、麻将馆、茶楼等。二是配套设施缺失。夜间交通、市政设施、照明等相关配套设施薄弱,严重影响区内市民的出行意愿。三是政府引导需加强。夜间经营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自发性市场行为,政府需加强对夜间城市生活的整体规划及夜间运行的行为规范和条例政策的约束。
三、相关建议
(一)尽快组织编制丰台区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与政策,与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商业规划等有机衔接,合理确定夜间休闲经济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制定有前瞻性、指导性、规范性的规划,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实现夜间休闲经济产业的集聚化、特色化、规模化,构建共享型发展环境。区内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帮办代办力度,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降低夜间经济街区经营主体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对重点夜间经济业态要从相关财政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补助,税务部门在税收上也要给予扶持,电力部门要落实夜间峰谷电价政策。
(二)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提升配套服务,创造便利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加强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提升,比如对连接主要购物街区、餐饮街区、旅游景点等的城市公交、地铁线路,适当延长末班车时间,在夜生活集聚区及周边区域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重点培育丽泽金融商务区、科技园区等人流密集园区,充分挖掘科技园区自身优势,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塑造浸入式文化体验空间,通过灯光、置景、多媒体等渲染手法,依托自然文化景观,辅以AR/VR技术,打造多角度的场景化环境。
(三)做好夜市试点工作。一方面在适当区域要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对“外摆位”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有条件的餐饮街、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另一方面要鼓励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引导商业街区的商场超市、餐饮休闲街区的餐馆、酒吧、娱乐等企业延长夜间营业时间。
(四)加强对夜间经济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推介。在丰台区内各宣传平台上推出“夜间经济”聚集区专题栏目,推广名店名品和服务,制作餐饮聚集区地图,推送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资讯;针对青年群体,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现代媒体营销手段,推出具有丰台特色的网红店、打卡地等新兴消费场所;鼓励商家运用自媒体等形式,加强与消费者互动,引导区内市民走出家门。
镐威(丰台区政协委员、经纬集团主席助理)
(本版内容由区政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