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随着戏曲票友大赛颁奖仪式的举行和戏曲主题学术活动的结束,2020(第四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在北京园博园圆满落下帷幕,不过多点联动常态化的活动将会精彩继续。
本届戏曲周以“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10月23日在素有“梨园之乡”美誉的丰台区鸣锣开戏,“名团名剧名家”“地方园地方戏”“戏曲票友大赛”“戏曲主题数字体验展”“5G直播”……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接力登场,36家专业院团及民间社团,在园博园里的13处演出空间,为观众带来180场演出,与秋日园博园美不胜收的风景相映生辉,观众在“园林中的戏曲”“戏曲中的园林”美好情境中,通过沉浸式的观演体验实时互动,让戏曲回归自然样态,让游客及观众走进戏曲,近距离品尝到精彩的戏曲文化大餐,感受到中国戏曲嘉年华的浓郁氛围和独特的魅力。
专业院团好戏连台,园林氛围引人入胜
为了突出戏曲专业品质,本届戏曲周组织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风雷京剧团等在京戏曲院团,开展名团名剧名家、地方园地方戏等演出,形成“好戏连台”的生动局面。
在由2800平方米温室花房打造成的阳光剧场,专业院团为观众带来京剧《红鬃烈马》《望江亭》《四郎探母》《霸王别姬》《龙凤呈祥》、昆曲《牡丹亭》、评剧《包公赔情》《良宵》、曲剧《烟壶》《龙须沟》、河北梆子《呼延庆打擂》《王宝钏》等传统经典名剧。戏曲周期间,阳光剧场人气极旺,观众对演出赞不绝口。观众表示,“戏曲周把这些名家都请到园博园来唱戏,是把演出送到我们老百姓身边,演得精彩,我们看得过瘾,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明年戏曲周我还来。”
阳光剧场之外,这些专业戏曲院团还在拥有明朝古戏台的晋中园为观众奉上了多场精品小戏和经典折子戏。风景如画的北京园、忆江南园、闽园,则由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打造成为别具一格的“戏曲生态园”,依园林而定制的演出内容,沉浸式的园林戏曲氛围,让观众们流连忘返。观剧之余,观众还通过参与戏服试穿、唱段学习等形式,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
票友大赛热闹竞演,民间社团百花齐放
突出群众性一直是中国戏曲文化周的一大特点。票友大赛作为中国戏曲文化周群众性的重要体现,一直深受广大戏曲爱好者的欢迎,是广大戏曲爱好者切磋戏曲艺术、交流戏曲文化、接触戏曲名家的平台。
本届戏曲周的票友大赛在往届“京剧”单一剧种基础上,增加“评剧”与“河北梆子”,形成多剧种竞演的热闹态势。经过激烈角逐,赵侠、申素娟、张艳芳、梁意涵等6位票友获得金奖。
民间社团演出也是中国戏曲文化周演出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戏曲周期间,游客在锦绣谷明天剧场、重庆园、石家庄园、西安园、长沙园以及银杏大道的票友小舞台等处,欣赏到了约30家民间及高校社团的90余场精彩演出。无论青春正盛的大学生戏曲社团,还是耄耋票友唱大戏,抑或地方戏曲社团带来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经典唱段,都丰富了中国戏曲文化周的内容,体现了群众对于戏曲艺术的喜爱之情。他们台上倾情献艺,观众台下热情欣赏,成为戏曲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对话”促进观演交流,科技连通戏曲古今
本届戏曲周着力打造全方位的“对话”氛围,在阳光剧场参与戏曲周的演员既有专业院团著名表演艺术家,也有潜力无限的青年演员,他们在戏曲周上通过新老接棒“对话”,凸显了阳光剧场“新时代·新力量”的主题。
同时,本届戏曲周还通过演前导赏、演后谈等形式的工作坊与讲座,让“学术”走进观众中,形成演员、观众、专家共同品戏、聊戏的沉浸交互对话。
由中国戏曲学院助力打造的“梦入梨园”戏曲数字体验展,则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展现了梦幻般的戏曲情境,游客们漫步其中,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戏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碰撞的魅力,体会戏曲与技术、时间、观众的多层“对话”。很多游客在观看后赞叹,戏曲艺术在科技力量的助力下焕发出了别样的生命力。
据了解,“梦入梨园”——戏曲数字体验展将继续在园博园内的梦唐园展出,持续至11月22日,每天向游客开放。在2020年11月23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改为预约展出形式,根据游客预约情况周末开放。详情可关注“戏曲中国”微信公众号。
5G网络同步直播,戏迷票友在线点赞
考虑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实际,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观众,本届戏曲周主场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形式。依托中国移动5G技术支撑,本届戏曲周主场活动成为全国首个演出全程5G直播的戏曲文化活动。10月23日至28日的6天时间里,5大剧种、26名国家一级演员,通过12场直播与观众线上线下同步见面。
据统计,通过东方大剧院、哔哩哔哩、咪咕视频、北京丰台客户端、“丰台发布”快手号等平台云直播观看人数突破千万,创下戏曲周线上参与人数的新高,观众们给予戏曲周好评的弹幕络绎不绝。
本届戏曲周的主场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多点联动常态化的活动依然精彩继续。京剧文化之旅、“戏炫生活 共享小康”主题活动及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将于10月底至11月陆续开展,以多元的戏曲艺术活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戏曲文化周将继续依托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弘扬振兴戏曲文化为己任,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为繁荣发展戏曲事业作出贡献。
“梦入梨园”戏曲数字体验展精彩继续
■梦入梨园,六大区块呈现戏曲内涵
本次戏曲数字体验展以“梦入梨园”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展陈布置,让观展者走入戏曲艺术构建出的奇妙梦境。
数字体验展包括序厅、戏脉流芳、出将入相、戏逐颜开、卢沟赏韵和戏创天地六大区域,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展现戏曲在视觉、听觉、意境上的独特魅力,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戏曲的形韵和神韵之美。漫步于展览之中,不知不觉间已经“梦入梨园”。
■戏脉流芳,历史长卷展现戏曲发展
“戏脉流芳”展现的是一段历经千年的戏曲发展之旅。该展区通过25米的戏曲历史溯源长卷,以动静结合的形式讲述戏曲发展史上的多个重要时间节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浮雕戏台内置于墙上,戏台里播放对应时期的8部经典全本戏曲视频,重现历史原貌。
■出将入相,游客观展互动秒变赵云
“出将入相”区域利用当下最热门的人物动态捕捉技术,让观众进行互动体验。专业演员演绎的经典戏曲人物赵云形象以3D动画形式呈现在LED墙上,观众走近屏幕,便可与戏曲人物实现肢体绑定。游戏中赵云会实时捕捉追踪观众位置及动作开启互动体验游戏,还会摆出经典亮相造型让游客模仿,系统给予评分,是“票友”还是“名角”,就看各位参与游客的本领了。
■戏逐颜开,新媒体展现戏曲新视野
步入“戏逐颜开”区域,可以静静欣赏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绘画专业、动画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师生们的数字交互视频、绘画、平面设计、动画视频等优秀作品,感受古老的戏曲与现代科技融合碰撞出的艺术魅力。20余件新媒体戏曲艺术作品展现出有别于传统舞台演出的独特生命力,激发起观众更多对于戏曲未来的思考热情。
■卢沟赏韵,人在戏词中间尽情游走
“卢沟赏韵”沉浸体验实景还原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仿桥和纱幕相映成趣,全息影像和3D环绕效果让人步入其中如同置身卢沟桥上。背景声中《贵妃醉酒》《牡丹亭》的经典唱段余音袅袅,纱幕轻轻拂动,构成了属于戏曲的绝佳视听体验,渲染出不同以往的梨园梦境。
■戏创天地,来戏曲“丰丰”卡通墙打卡
一进入“戏创天地”区域,就看到一面戏曲扮相的卢沟狮“丰丰”卡通喷绘墙。武生、小生、老生、丑角扮相的6个戏曲“丰丰”英姿飒爽、神采飞扬,实在是本届戏曲周最适合来打卡拍照的地方。现场还展示着戏曲主题文创品,吸引观众关注戏曲文化的发展前景,带给游客新鲜的游览体验。
■特别提醒
本次展览为室内展,请游客自觉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体温在37.3℃以上游客禁止观展,观展游客请科学佩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间距,请观展游客按照工作人员引导有序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