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 李佳霖
2020年10月1日,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合璧,普天同庆,欢天喜地!
中秋佳节,华灯初上,北京园博园内,灯光璀璨,一场别出心裁的诗会正在上演……北京丰台区以“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为主题,在园博园岭南园上演2020 “卢沟晓月”中秋诗会,以“月”为核心,围绕邀月、吟月、听月、谈月、舞月、思月、望月、诵月、沐月及赞月10个节目,奉上了一场“月的盛宴”的文艺演出。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为广大市民营造了喜庆、祥和、团圆、美满的节日氛围。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沟晓月”中秋诗会以月为引、以诗为媒,通过歌舞、朗诵、戏曲、民乐、诗词吟诵、民俗串讲、现代歌曲、童谣等多种形式,渲染出中秋传统节日所蕴含的诗意氛围,依托“诗词中国”的诗词之美展现团圆和美、奋发进取的家国情怀,擦亮“卢沟晓月”文化品牌。展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历朝历代的文人对着一轮圆月,留下了无数经典名篇,让中秋成为了国人最浪漫的节日。古往今来,人们对月饮酒、望月怀远、问月相思,那无声的玉盘已成为中秋佳节最鲜明的符号,也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夙愿。
10月1日晚,走进北京园博园“卢沟晓月”中秋诗会活动现场,被送入手里的各色玉兔袖珍灯笼,立刻让你陷入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兔儿爷、乌篷船、宫灯等各色被点亮的彩灯,将园博园美景与诗词意境相结合,烘托着节日气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首寄托中秋佳节美好祝愿的《但愿人长久》作为首个节目拉开了中秋诗会文艺表演的序幕。
在现场,只见声光电的技术把整个舞台装扮得如梦似幻,诗会创新创意的节目形式令人惊艳!《璧月流光》《京韵中秋》《盛世霓裳》《当时明月在》等一系列特色表演、空中灯光秀依次上演,在传统的诗朗诵、歌舞中融入戏曲、民乐、民俗串讲,配上皓月当空之景,情景交融将人们带进古诗词的意境之中。在名篇《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中,辅以创意沙画搭配,诗中描述的“春江月明”“鱼龙潜跃”“鸿雁长飞”“落月摇情”等朦胧唯美的场景通过沙画的艺术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营造出极具特色的诗意氛围。
是啊,“举头望明月”是游子的眷恋,“思君如满月”是爱侣的誓言,“秋澄万景清”是超然物外的开阔从容,“天涯共此时”是相隔万里的心心相印。在唯美的诗词中,现场的人们追寻着古人的脚步,走进诗意的中秋。
人们再次重温从远古时代的敬月、秋报,到唐宋的赏月、宴饮,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古人将天时、农事、人文寓意结合得最完美的节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明皇游宫,这些唯美瑰丽的神话故事,为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烂的光环;而吃月饼、赏花灯、饮桂花酒这些广为流传的习俗,则是中秋节独特的仪式感所在。有学者亲临现场为大家“谈月”,讲述北京城里不一样的中秋习俗。知道了原来兔儿爷是用莲藕剔牙的!
戏曲反串表演《盛世霓裳》、 歌舞《月满西楼》用最美的舞姿告诉人们最美的月亮和关于月亮最美的故事。一曲儿童们齐诵的《卢沟谣》,唱出了丰台人心目中的:“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永定河上照映着的、卢沟桥上流淌着的,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月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祖先许下的团圆约定,是普天下中华儿女的情感皈依。
在《天涯共此时》赞美月亮的歌舞中,那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永远温暖着每一个华夏儿女!共此一轮明月,不论千里万里,始终不变的,是我们血脉里流淌着的故乡情、家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