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夏毓珽)日前,丰台仲裁院通过线上庭审方式审结了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整个庭审过程用时60分钟,双方当事人最终协商一致达成调解意见。
河南疫情爆发后,农民工张某受疫情防控要求限制,无法按原定开庭时间抵京,于是向仲裁员提出要求“仲裁员,我可以申请网上开庭吗?我在河南,来回路费又贵,现在我的健康码也无法通行,能给我网上开庭吗?”接到该请求后,仲裁员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征求意见。
用人单位在电话中拒绝了网上庭审提议,随后,仲裁员引导用人单位先陈述其答辩意见。经过耐心倾听,仲裁员发现双方当事人必须经过庭审的“摆证据、讲道理”才能打开心结,于是,仲裁员针对案件情况向用人单位分析了利弊,并告知不论从纠纷解决方面考虑,还是从减少公司成本角度考虑,网上庭审都是最好的方式。经过冷静思考,用人单位随即也同意了网上开庭。
线上庭审结束后,仲裁员利用电话进行“背对背”调解,根据庭审情况,分别向双方当事人就请求事项逐项释法明理,在仲裁员的耐心解释下,双方终于达成调解意见,并再一次通过线上方式确认了调解书内容。
随着疫情多地性、多发性、局部性的爆发,线上庭审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效避免了因人员流动和聚集所增加的病毒传播与感染的风险,也解决了部分当事人因出行难或距离远导致的仲裁成本增加的问题。自张家界、河南等地疫情爆发以来,丰台仲裁院已通过线上庭审审理了14起案件,避免了因庭审延期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损。
丰台仲裁院自成立党员仲裁庭以来,进一步将“我是党员我先行、真心为民办实事”作为办案和服务的行动指南与方向先导,事前征求意见,遇事耐心服务,难事寻求方案,千方百计为民纾困,力求把仲裁服务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