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丰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过千年历史探寻丰台因何得名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卢沟桥(北京市丰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志》,2001 年)

  《丰台史话》是丰台区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史话类图书,也是研究丰台区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该书通过丰台的历史发展变化来着力体现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先民们的勤劳智慧,展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顽强的斗争意志,具有较强的存史资政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

  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摘登《丰台史话》重点篇目,向读者讲述丰台区悠久的文明历史、多样的生态资源、光荣的革命传统、辉煌的发展历程以及美好的建设前景,激励大家知丰台、爱丰台,拼搏奋斗,共建美丽丰台,共享美好家园。

  丰台区,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城区西南部。东与朝阳区接壤,北与东城、西城、海淀、石景山区相连,西北和西南分别与门头沟、房山区交界,东南与大兴区毗邻。在方圆3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满、蒙等30多个民族,2019年常住人口202.5万人,人口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7000人,是典型的人口大区。古老的永定河水从晋北高原涌出,穿过崇山峻岭,一路奔腾向前,滋润着北京小平原,因此,永定河又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日月交替,斗转星移,原始先民们探索着从深山走向平原。因永定河的哺育,在今广安门一带逐渐兴起一座城市,它就是蓟城,今天北京城的前身。随着蓟城的产生,丰台历史也由此拉开序幕。

  “丰台仍是旧名呼,接畛连畦种植俱……”这是乾隆皇帝曾写下的诗句。它提示了“丰台”这一古老的地名源流。关于丰台地名的由来,从清初就有人考证,从朱彝尊到其子朱昆田,再到后来的乾隆皇帝和大臣于敏中,都参与到对丰台由来的探寻之中。丰台到底是什么意思,丰台因何而来?究竟是“丰宜门外拜郊台”正确呢,还是“远风台”接近史实?或者它原本就叫“丰台”?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出丰台地名历史之久远。对于“丰台”一词的含义,当年乾隆皇帝在他的御制丰台诗注中,将“丰”解释为“盖取蕃庑之义”,从而道出丰台与花木种植之间的密切关联。

  尽管从地名源流来看,丰台的出现不足千年,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史要比地名的出现久远得多。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成为燕都蓟城的南郊。贾家花园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秦时丰台属广阳郡蓟县地,西汉属广阳国蓟县、阴乡县、广阳县地。东汉以后直至辽初,地属幽州幽都县。辽宋时期,分属析津县、宛平县、良乡县。

  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并改名为中都,丰台的部分地区在中都城内,大部分区域属宛平县、大兴县、良乡县。元代至明初,这里隶属于宛平、大兴、良乡等县。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成北京外城,丰台东半部成为京城南郊和西南郊,由南城兵马司管理,西半部属宛平县、良乡县、房山县。清末东半部在城属范围内,由步兵统领衙门管理,西半部属宛平、良乡、房山县。民国初,分属京兆宛平、大兴、良乡、房山县。1929 年后,东半部属北平市南郊区,丰台、大井以西分属河北省宛平、良乡、房山县。

  抗战胜利后,东部右安门外以东、北大红门以北为北平市郊三区之西部,右安门外以西、丰台以东为北平市郊四区之南部。丰台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民国时期,其作为宛平县的一个特区,辖丰台镇及看丹乡、永和庄乡和小屯乡。1949 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在丰台、长辛店、南苑三镇分别建立区人民政府。同年 4 月,北平市统一划区,全市共划分为 32 个区,南苑地区为北平市第二十三区,丰台地区为第二十五区,长辛店地区为第二十六区。同年 6 月,北平市调整区划,将32 个区改划为 26 个区,其中第十四区(驻南苑)的一部分、第十五区(驻丰台)、第十八区(驻长辛店)的一部分在今丰台区境内,西南部仍属河北省良乡、房山县地。1952 年,定名丰台区。后经历多次区划调整,区名沿用至今。

  丰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隋唐之际,这里曾发生著名的笼火城之战,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也曾席卷这一地区,北宋末年的卢沟河大战、阿骨打攻打燕京之战都涉及这一地区。成吉思汗三打金中都、明初靖难之役,丰台也都作为重要战场。明朝末年,申甫军与后金皇太极的军队激战后不久,文人于奕正在此留下了“乌合未几鸟散翔,将军慷慨卢沟傍”的诗句。

  丰台自古以来又是西南进京的必经要道,卢沟桥、长辛店一带商贾旅客云集,店铺酒肆林立,造就了丰台的繁华,也赋予了丰台人朴实热情、开放包容的性格特征。这里曾是鸟语花香、稻米流脂、菜蔬连畦、亭台相望的游览休憩之地。大葆台所流传的金章宗元妃李师儿的故事,万柳堂前的“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玩芳亭中的“上客抛罗袂,佳人舞画筵”的诗句给人们展示了古时丰台花红柳绿、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丰台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了丰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以莲花池为主要水源的古蓟城旧址上,金中都发展起来,拉开了北京建都史的序幕。镇岗塔挺拔壮丽,它是华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华塔建筑,历经千年而不毁,即使遭受日军破坏也依旧傲然挺立。南苑地区曾是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辽金元明清五代皇家狩猎场,有着“南囿秋风”的美名,留下“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的诗句。卢沟桥是金代现存最大的地上文物,也是我国北方现存最大的古老石桥,其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令世界叹为观止,被马可·波罗称为“无与伦比的桥”。大葆台汉墓是北京地区出土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代墓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汉代墓葬博物馆。

  除此之外,丰台还有大量的碑文、石刻,其中辽代的王泽墓志、金代的吕澂墓志、乌古论家族墓志等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丰台汇集了众多的宗教元素,至今保留有佛教的极乐峰护国宝塔及佛洞群、福生寺、和尚塔、观音铜像等,道教的中顶庙、二郎庙、老爷庙,以及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等已经修缮的宗教场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教共存。除此之外,丰台既有祭祀火神的长辛店火神庙,又有纪念孙思邈治病救人的看丹药王庙 ;既有颂扬治水丰功伟绩的北天堂大王庙,又有反映因果报应、抑恶扬善的大灰厂娘娘庙,它反映了丰台地区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

  丰台传承久远,数千年岁月更迭,风雨洗礼,重塑了丰台的模样,也留下了传承相守的智慧巧思和执着坚守。这里自古即为花乡,从元朝开始“居民多以种花为业”。《日下旧闻考》载:“丰台为近郊养花之所……培养花木,四时不绝,而春时芍药尤甲于天下。”古人以“丰台远近并栽花,拄杖敲门野老家。随意殿春搴一朵,狂来欲插帽檐斜”来描绘它。

  丰台卖花翁女曼殊的传奇故事至今为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因花卉种植之盛而衍生出的丰台十八村花会也由此享誉京城。十八档会走到哪里,都会带来满街盈巷的观众,表演的队伍连绵数里,盛景颇为壮观,因此至今还流传着“后泥洼的棍、前泥洼的幡,孟村旱船跑得欢,刘家村少林蜈蚣岭,樊家村的童子众会参”的民谣。除此之外,丰台还有很多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卢沟桥传说、米粮屯高跷、怪村太平鼓、西铁营“花钹大鼓”等等,它们彰显了丰台悠久的文化、朴素的民风,是丰台人民智慧和民风民俗的结晶,经世代相守,至今仍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
   第03版:丰彩
   第04版:丰韵
透过千年历史探寻丰台因何得名
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画家
丰台报丰韵04透过千年历史探寻丰台因何得名 2022-08-11 2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