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原梓峰)千佛千洞千灵山。日前,记者来到素有京西第一崇山之称的千灵山,放眼望去,山上郁郁葱葱,怪石嶙峋,流水潺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上古洞、古井、古迹众多,承载着宝贵的佛教文化资源,犹如立体的考古课堂。
千灵山史称极乐峰,位于丰台区王佐镇西北部马鞍山,主峰海拔699米,是北京近郊一座最高的山峰之一。山下有神仙谷,山洼中布满大小18个洞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其中著名的洞窟有观音洞、朝阳三慧洞、极乐洞、孙膑洞、关公洞、财神洞、老爷洞和小观音洞等。千灵山佛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据史料记载推测,早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有佛教传播;民间流传有“先有极乐峰,后有戒台寺”的说法。从唐至今,它一直是戒台寺属地,作为该寺僧人隐修之所,与戒台寺同兴同衰,共同演绎了1400余年的辉煌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佛教文化资源。
在千灵山山脚下有一处文物展室,展室中的明代大鹏金翅鸟纹瓦当、石刻佛像和佛经等20余件珍贵文物。展览以王佐镇佛教历史文化为主线,展示了千灵山景区的深厚文化底蕴,其中,大鹏金翅鸟在印度梵语称“迦楼罗”,是佛教重要护法神,专以龙为食,是龙类的克星,为鸟首人身鸟足,形象奇特。以大鹏金翅鸟作为主题图案的瓦当十分少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另外展出的还有大小不一的石刻佛像、石刻佛经,因为年代久远,部分已损坏残缺。千灵山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这20多件文物都是从这些洞窟中发掘出来的。
山上的极乐峰护国宝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坐落于马鞍山山脉。该塔为八角十一级仿木结构实心密檐式石塔,高6米有余。全塔共雕刻造像154尊,整塔造型优美,比例协调,雕刻精良,线条流畅,人物造像栩栩如生。极乐峰护国宝塔是北京地区明代同类石塔中的杰出作品,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艺术价值。
护国宝塔的塔基为仰莲须弥座,下枋上雕八宝纹饰,复莲瓣上雕刻花卉;束腰上雕刻有狮、龙、飞羊、象、麒麟等图案;上枋雕刻有弥勒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菩萨等造像。基座上两层仰莲承托塔身,第一层莲瓣正南方的两瓣上雕刻两尊供养人像,第二层莲瓣每瓣各刻一尊造像。塔身上密布佛龛,共八层。
据史书记载,极乐峰周围洞群是供僧尼居住、开展佛教活动的地方,体现出我国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极乐峰周围有观音洞、极乐洞、药师洞等几处佛洞,这些洞穴大部分都是人工在岩石上一锤一钻开凿出来的,在当时来讲可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目前已知有18个洞群,多处摩崖碑刻和造像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