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瑶 原梓峰)近日,在丰台区中医医院(南苑医院)南侧急诊楼前,两辆写着“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的车辆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远观就是红白相间的中型面包车,内里却大有乾坤,竟是可以容纳近400味药品的“移动中药房”,调剂18副药品只需2-3分钟,每天可调配2000-4000人份防疫方,大幅增加丰台区中医药调配速度和服务能力。
18副中药,
配制时间仅需3分钟
早上9点,两台“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正在忙碌工作,记者看到,车厢内两侧整齐摆放着百余个白色圆柱形储药罐,里面都是经过独立提纯的中药颗粒。
调剂人员小岳熟练地将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录入调剂系统,对应的智能药柜上即刻点亮相应的药品指示灯,取下装有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药瓶放置在发药机上,扫描确认药品无误后,发药机就能自动按照药方将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分别置于药盒的独立小格中,待所有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取用混合完毕后,机器自动将药盒封装,3分钟之内就可以制作6盒(18副)成药,供6人服用3天。病人每次只需打开药盒中的一小格,用水冲服小格内混合的免煎配方颗粒即可。
在丰台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主任韩毅音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医院的传统中药饮片药房,药剂师们在传统古典的中药柜前忙碌着,以12味药的宁神益气颗粒方为例,抓药、称量、分发、核对、装袋,记者简单测算后发现,抓取同样18副中药饮片需要近30分钟。“这还不包括患者回家后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浸泡和煎制的时间。可以说,‘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彻底地突破了传统中药饮片因煎煮不便难以快速机动部署的难题,实现了中医药在应急医疗领域的历史性突破。疫情期间,能让群众尽快喝上中药。”韩毅音说。
24小时,
2000余公里日夜兼程
在区委区政府的努力以及在区卫生健康委的具体指导下,为全力保障丰台区抗疫中医药服务,将“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开到丰台区中医医院(南苑医院),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负责人、四川新绿色药业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刘悦介绍,“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其实就是车载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发药机,具有智能互联、移动发药、独立工作、灵活机动、实时监测等特点,容纳近400味中药配方颗粒,可满足中医院常规处方使用。
“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的首次应用是在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当时在地震现场服务了近6万名灾区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先后向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援“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130余辆次。
“国家中药管理局对中药进行剂型改革后,为了解决千人一方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配药准确性和灵活性,将每一味中药独立提取浓缩成颗粒,根据处方灵活配药。”谈及研制“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的初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药颗粒剂的研制成功突破了传统中药饮片煎煮不便的难题,而‘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则突破了传统中医药难以用于应急医疗的困境,帮助医院有效扩大服务半径,缩短制药时间的同时,让更多群众得到高效、快速、便捷的服务。”
为充分发挥中药颗粒剂产能,全力保障丰台区抗疫中医药服务,保障丰台区中医医院更加迅速有效地调配抗疫中药,经过多方协调,两辆“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从成都出发,2000余公里昼夜兼程,历经24小时,于11月22日抵达丰台区中医医院,无偿投入到调配中药服务中。
12味中药,
适合冬季服用的中药预防方
丰台区中医医院院长王小年介绍:“我们发挥中医药在流行病防治工作中独特优势和作用,结合疫情形势,综合院士、专家意见,制定了最新的适合冬季服用的中药预防方——宁神益气颗粒。”
据了解,药方是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基本方为基础,增用扶正抗邪、开心通肾、通肾补心、安神定志中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邪气入侵,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外邪感染之效。
目前丰台区中医医院两辆“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主要制备“冬季清瘟中药预防方——宁神益气颗粒”中药,截至11月29日,在本次疫情中,丰台区中医医院已向隔离点、方舱,各行业、街道、部门和单位累计配送中药47112份。
“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每天可调配2000-4000人份防疫方,配药装袋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在保障快速、准确的前提下,调配环境更加卫生。随着防疫药方的确定产量需求也逐步增加,“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发挥了稳定输出、精准抓药的重要角色,大幅提升丰台区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