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原梓峰)12月18日,是一个星期日,丰台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主治医师高扬依旧在为患者诊疗。“您是什么症状?发烧吗?发烧大概几天了,有其他的不适吗?”高扬对前来看病的患者进行询问。和前几天相比,丰台中医医院显得稍微“清闲”了一些,患者也有所减少,高扬回忆起前几天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1987年出生的高扬中医博士毕业后就一直在丰台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工作。治未病最早来自《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治是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疾病的初期或者即将得病的阶段,给予治疗和防护的措施,防止疾病向严重程度发展。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更多人选择提前预防,高扬的科室也随之忙碌了起来。
“今天周几真的不太记得了,连续工作已经让身体都适应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医院变成了黄码医院,大多数医务人员那个时候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虽然大家从事医疗工作很多年,但是变成黄码医院,也就意味着有很多抗原阳性病人要到这里来就诊。出于医生的本职责任,而且多数医务人员都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点工作过,也很快做好了心理准备。”高扬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解决患者就医问题,丰台中医医院的行政人员全周无休,一直在岗,而临床医生们分成了AB班,两组人员轮班上岗,A班的先上岗,在工作了一周之后,再由B班来接替。期间有些医务人员也被感染,但在短暂休息几天后,便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
“我们治未病科日常的门诊量是30到60人左右,前几天高峰期时达到了140多人,其他科室也面临着求医患者激增的情况。面对着大量的病患到来,一方面他们需要帮助,另一方面我们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院最繁忙的几个科室,包括急诊、发热门诊以及呼吸科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在发热门诊,发热患者长长的队伍让医生从下午5点接班直到凌晨2点多一直持续工作,急诊的医生更不用说,夜班工作基本就是通宵停不下来。”高扬回忆道。
据了解,11月15日至12月18日,丰台中医医院为隔离点、方舱医院、各街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药剂246926人份。成为北京市民的健康守护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