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宛平史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话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是北京地区保留至今的最主要的金代建筑。卢沟桥街道、卢沟桥乡,其名称之源都来自与宛平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卢沟桥。

  卢沟桥建于金代

  卢沟桥这座北京地区年代最久的大型联拱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昌三年(1192)三月竣工,初名“广利桥”,后因所跨的河流名“卢沟”(永定河的古称)而得名“卢沟桥”,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明正统九年(1444)、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修。卢沟桥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的引道总长266.5米,桥面宽7.5米,共11孔,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历经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其形制、桥基、桥身部分构件和石雕仍为金代原物且基本完好,桥身承载能力巨大且沉降度极小,直到1985年才为了加强文物保护而退出交通运输行列。

  石雕艺术宝库

  卢沟桥除了具有重要的历史、交通、军事、工程意义之外,栏杆、望柱上的石狮以及桥两端的华表与碑亭,共同构成了金代以来石雕艺术的宝库。俗语说“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1983年文物部门仔细统计为498只,近年来有所修补,数量增加到了501只。 

  卢沟桥是由金章宗下令敕建的,应属于皇家建筑的范畴。从桥上附属的石雕作品,石碑、碑亭、华表都是皇家级别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华表上的蹲狮和望柱戗狮则有皇家文化中狮子的文化基因。而卢沟桥又属公共建筑,所以卢沟桥上的石狮多具民间石狮的特色。卢沟桥建于金代,其石狮的造型也始于金代。至今800多年,而金代仅有百年历史,于是从断代上与元代合并,统称金元时期,共200余年。 

  建国后的这60多年,卢沟桥经过数次维修改造,特别是1967年至1968年卢沟桥桥面加宽,更换91根望柱,重雕164只石狮。 

  卢沟桥的石狮,只是中国狮子文化中的沧海一粟,但透过一滴水珠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卢沟桥的百态石狮,正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石狮中鲜活的缩影,这更加彰显中国狮文化的博大精深。

  《马可·波罗游记》描述卢沟桥

  金章宗下令建造卢沟桥后,就一直受到来往人们的高度关注。经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最早对卢沟桥加以描述的不是金朝人,却是一位宋朝的使臣许纶。他在宋绍熙四年(1193年,即明昌四年)奉命出使金朝,在看到新建造的卢沟石桥时,撰写了《归途观芦沟新桥》一诗,诗中写道:“长虹如玉跨长川,下马摩挲得细看。他日燕郊如旧识,芦沟桥下古桑乾。”(见许纶《涉斋集》卷十七)卢沟桥是在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建成的,故而许纶所看到和“摩挲”的确实是一座“新桥”。许纶的诗作虽然艺术水准并不高,但是他毕竟是直接描述卢沟桥的第一位中国人。 

  而第一位较为详细描述卢沟桥的外国人则是马可·波罗。他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离开都城走十英里,来到一条叫白利桑干河水(永定河)的河旁,河上的船只载运着大批的商品穿梭往来,十分繁忙,这条河上有一座十分美丽的石桥,在世界上恐怕无与伦比,此桥长三百步,宽八步,即使十个骑马的人在桥上并肩而行,也不会感觉狭窄不便。桥拱与桥墩都由弧形的石头砌成,显示了高超的技术。”

  ▇ 文/曲栏整理

  参考文献:《丰台史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治
   第04版:民生
   第05版:丰台大美
   第06版:活力周刊 新丰尚
   第07版:宛平史话
   第08版:专题
丰台
“两山论”在丰台 卢沟桥
史话卢沟桥
丰台报宛平史话07史话卢沟桥 2023-03-03 2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