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娱乐方式开始往多样化转变,传统戏曲的传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在中国戏曲学院却有着一批不畏艰难困苦、坚守传统戏曲文化这片阵地的精英。校园中不仅有师生齐心协力举办24届的“12·9 戏剧节”,用来弘扬和传播戏曲文化,更有一大批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教职员工。他们宁可霜雪染白发,也不忍传统付东流。而他们中的一位佼佼者,就是我眼前坐在一堆资料中的张尧主席。
曲水流觞走入戏曲殿堂
张尧的家乡在江苏省宿迁市, 我却以为他是北京人,因为他的普通话讲得太好了。但是张尧说这是学京剧必须具备的技能,从这时开始我就感觉到了张尧自身具备的艺德。
张尧说他能够进入到戏曲行业,纯属一个偶然。那时候他已经上初二了,江苏淮阴地区文训班(淮阴市艺术学校前身)到他的学校宿迁中学来招生,他原本以为就是走个过场,没想到三试下来他就被录取了。毕业后他加入到了由著名荀派艺术家宋长荣任主演的淮阴地区京剧团。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各种文化活动风起云涌,张尧所在的京剧团开始到全国各地巡演。
张尧说,那时候国家经济状况还处于低谷,巡演的时候条件非常差,他走基层、进乡村,睡过灯箱、地铺、草垛、火炕,寒冬中穿过草鞋。他说,尽管如此艰苦,一路演出下来,就像曲水流觞一样充满诗意。
让张尧至今念念不忘的是,有一次到山东一个县里去演出,那里的百姓因为缺水,竟然每年只洗两回澡。他们这些城市里来的人听到这样的情况,感到非常愕然。当他们演出的时候,那里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院坝里、树上、墙头上全都是人。他们黑黢黢的脸庞,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台上,演员们见状十分感动。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张尧年轻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定要为这些热爱传统戏曲的人民群众做些什么。
转眼六年多过去了,张尧从懵懂的少年时代步入了青年时代。他不仅向身边的老艺术家们学习表演技能,还十分刻苦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1997年,张尧成为了中国戏曲界第一个硕士研究生,从此中国戏曲界开创了新的历史起点。2000 年他刚毕业,上海文广局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他作为戏曲高级专家被引用,来到了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担任院长助理、戏曲系主任,负责管理、教学和演出工作,主抓上海首个戏曲表演大专班(王珮瑜、傅希如、赵群等)的教学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这个班成为上海新时代戏曲人才的一面旗帜,同时,也为上海戏曲人才培养开创了新的局面,从18人的单一大专班,很快拓展成戏曲表演本科班、戏曲音乐本科班、戏曲技导本科班、舞美本科班等,学生也从18人扩大到173人。张尧虽然身处大上海,享受着较高的待遇,但是在他心底埋下的那颗传统的种子,已经在生根发芽了。他深知不能辜负那些父老乡亲对自己的期望,便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校长助理的工作,回到了北京。因为他知道北京才是京剧的家乡,中国戏曲学院也因为他的回来又增加了一位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力传承者。
高台云阁演绎精彩人生
每次朋友们问起张尧,这些年来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张尧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和著名程派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老师,如何从相识到配合默契, 再到同为祖国争光。
最让张尧津津乐道的, 是2015年与张火丁老师受邀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全本的《白蛇传》和全本的《锁麟囊》。演出的那天是美国时间9月2日晚上8:00。关于这个日子,张尧还特别强调了一下,2015年9月3日,是国内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盛大阅兵式。虽然张火丁老师的演出是在9月2日晚上8:00,但是因为美国和中国是有时差的,所以在国内的时间正好是3日的上午。张尧自豪地对我说:“这次演出的时间是非常巧合的,应当说是形成了一文一武、全面展示中国文化和国防实力的结合点。”
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是世界最具盛名的顶级演出场所,是世界文化中心的一个风向标。张火丁老师的这次演出,作为中美第六轮人文交流成果之一,被中宣部总结为当年的重大文化事件,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交流排名第一的演出,影响力非常大。张尧是作为这个86人团队的总监制前往的,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来自国内六七个院团和戏校。此次演出《白蛇传》里许仙和《锁麟囊》里周庭训的小生演员金喜全,是国内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员,整体团队资料送到美国移民局初审的时候,这个演员的资料通过了,但是当他去上海的美国领事馆,最后办理签证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签。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前期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已经对这次演出做了专门的采访,如果这次演出没有金喜全和张火丁老师配戏,将是一次多么严重的国际事件。因为这是继梅兰芳先生1930年到美国演出85年后,中国又一位京剧界领军人物到美国来表演,那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当时久经沙场的张火丁老师都有点忐忑了,更别说这次演出活动中的各级领导了,张尧赶紧联系国内其他演员,但都无法前来美国,他的嗓子都急哑了。万般无奈之下,张尧临危受命,从行政人员变成了演员,挺身救场。且不说张尧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背会从来没演过的那么多戏词,就说他仅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能和张火丁老师无差错地把戏对了下来,这得需要多么扎实的基本功呀。当我听到张尧淡定地说出“一句话—戏比天大”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像我一样对他肃然起敬。
张尧说:“您的成功是因为您的‘戏德’高尚,正所谓天佑奇才,关键也在于您对祖国荣誉的责任感。”张尧解释说,他当时完全可以找各种理由不接戏,但是他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从小接受的“戏德”教育,促使他勇敢地接过了重担。
当张尧克服了高血压病的不适,和张火丁老师一起带领全体演员完美谢幕以后,人们都知道这是一次成功的演出,却很少有人知道张尧这个基本功扎实、把祖国放在第一位、具备高尚“戏德”、身兼演员和管理者双重身份人的功劳。
张尧对此不以为意,认为这次的事情只是天佑中华,让他能够这样演绎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其他知情人却不是这样看的,不仅国内外新闻媒体对这次演出的赞美报道此起彼伏,圈内众多好友也是纷纷点赞。
胸怀大志续写戏曲未来
中国戏曲学院里的下课铃声突然响了,是用一段戏曲提醒着人们身在何方,这样的下课铃声别有一番特色。
我的采访随着下课的铃声也要结束了,在我采访张尧的这段时间里,不时有电话或者有人来打断我们的交流。其中不仅有学校的工作人员来找他们的处长处理学校公务,也有丰台小井的相关负责人询问他是否有时间参加“卢沟晓月杯戏曲演唱大赛”的颁奖仪式。因为这个活动是七年前张尧亲自策划的。
我看着上午刚从南方开会回来脸上还带着疲惫的张尧,不由得想起一段话:“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人们常说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社会团体更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大课堂。我不由得感慨地对张尧说:“中国戏曲学院有您这样的好教授,是戏曲文化传承的幸运,我们丰台戏剧家协会有您这样的好领导,更是丰台区戏剧界的幸福。”张尧却说他特别幸运的是:虽然之前也有很多的名家带过他,但是他却在年近五十的时候正式拜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为师。
因为他知道叶少兰先生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学者型艺术家。自从叶盛兰先生创建了京剧叶派小生,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流传甚广。京剧界的小生演员,基本上都是学叶派的。
张尧说他拜师是为了学到叶派小生的精神和更多宝贵的艺术精华,可以更好地发扬光大戏曲文化,把老一辈艺术家的经验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让祖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后继有人。
我看着他坚毅的脸庞,仿佛看见一只展翅的雄鹰在高傲地飞翔。
祝福您—张尧!中国戏曲学院的好教授、丰台戏剧家协会的好领导。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后继有人,更加辉煌!
文/王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