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可能存在哪些消防安全隐患?
医院属于特殊场所,人员又相对集中,容易存在火灾隐患,应该注意防范。
第一,医疗用电设备长时间通电或超负荷、超年限使用易发生电气故障,病房区供病人使用的微波炉、热水器长时间使用,电气线路存在安全隐患。维护不到位,存在电线未穿管保护、电线老化、插座破损等问题,导致电线短路、过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第二,杂物占用消防通道。部分医院把杂物堆放在疏散通道内。同时,堆放的可燃物品有可能被引燃,导致通道烟雾弥漫、引发明火造成更大危险。
第三,药品未按照其化学性质、特点分类储存,在日晒、高温、遇潮、相互作用等情况下发生自燃、氧化放热等情况。
医用易燃、易爆药剂受到阳光辐射、周边热辐射发生自燃;医用蓄电池故障或蓄电池充电故障现象。
第四,医疗实验室、制药室、供氧站内未按规定剂量贮存乙醇、甲醇、丙酮、苯等易燃化学试剂,实验时违反操作规定等行为。
第五,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一是部分单位配备的灭火器材维护不到位,存在数量不够、压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规范。
第六,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较差。医院的从业人员对火灾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消防逃生知识缺乏,遇到火灾时心理素质差,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混乱的局面。
医院如何做好火灾防范工作?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要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开展防火巡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具备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应定期组织开展疏散演练,有自理能力的患者、老人应掌握必要逃生自救知识。
病房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可燃物或私加床位,应保持通道畅通,万一发生火灾时,方便抢救和疏散病人。
病房杂物间一定要规范管理和摆放,禁止堆放易爆物品,各类包装纸箱等物品不得靠近发热电源或灯具下方。
不要超负荷用电,要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电源线路是否正常,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程,防止因电火花、短路、超负荷引起火灾。病房内的电气设备不得擅自挪动,不得擅自在病房使用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以防电气线路超负荷熔断保险丝,使病房照明设备和急救设备失效,给抢救中的病人造成生命危险,甚至使线路发热起火,给病人密集的病房区带来严重后果。
病区内安全使用电器。病房取暖不要使用电炉或火炉,对特殊的科室或区域必须使用电炉或火炉的,必须严格注意防火,并且要有专人监管。
为方便病人和家属,可在专门的区域设置加热食品的微波炉等装置,相关装置应有专人管理。
注意易燃易爆试剂及药品安全实验室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试剂要单独存放,易燃液体废液,要用专用容器收集后统一处理,电炉不可直接放在木制实验台上长时间使用。
酒精、麻醉剂等易燃易爆物品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安全,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不超标准。物品入库应当有专人检查,禁带火种入库。对包装破损的应及时进行安全处理。
给病人输氧时应注意氧气瓶的防火。要检查氧气钢瓶有无油污,如发现油污应立即擦除,以防发生油污燃烧。氧气瓶应符合避热、禁油、防止撞击等常规要求。氧气瓶室内不得存放任何可燃杂物,并及时扫除灰尘保持清洁。整个输氧系统应不漏气。病房内有人输氧时,不得点燃卫生香和使用其他明火。
消除恐慌,正确疏散。医院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在拨打119报警电话的同时,有关工作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为逃生人员指明各种疏散通道,同时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大家消除恐慌心理,有条不紊地疏散。疏散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员涌向一个出口,造成人员踩踏。医院应为行动不便的患者、老人设计专门的疏散逃生路线,制定专门的应急疏散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