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虽然耳熟能详,但需要理解它真正的含义。亲子陪伴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陪,父母跟随孩子,陪同孩子做适合孩子年龄发展需求的事情;伴,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不仅需要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也能通过与孩子互动,不断反观自己,实现父母的自我成长。
一位研究儿童心理30年的老师说,从事教育多年,他发现几乎所有令大人头疼的儿童问题,比如沉迷游戏、暴力、不听话等,都有同一个源头:缺失的陪伴。以下8种方式不仅是陪伴,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第一,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孩子的读书兴趣,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说说在书中最感兴趣的故事,启发孩子。最后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优秀的和有“闪光点”的地方。
第二,运动—和孩子一起进行一项运动。带孩子到室外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孩子一同参加一项体育项目,提升亲情互动与升华情感。其中,家长对运动的理解和参与,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第三,旅行—和孩子进行一次家庭旅行。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让孩子知道世界纷繁多样,拓宽眼界,知识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让孩子参与制定家庭出行方案,参与管理日常开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在旅行过程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认识力,拉近亲子关系,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第四,自立—跟孩子一起做一道菜。可以先简单地让孩子参与到一道菜的制作中,和孩子一同做一道菜,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除此以外,洗袜子、分类衣物、整理衣柜,收拾房间等小技能也让孩子参与。
第五,尽孝—带孩子多看望老人。想要教会孩子有耐心,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对于家长、孩子来说,尽孝不是一件复杂的事,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都会模仿,家长对老人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六,未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全年规划。要让孩子清晰知道虽然一年有365天,看似时间很长,但是其实时间转瞬即逝,要学会珍惜时间。不管孩子是面临择校、小升初还是中高考,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与孩子共同制定年度规划。从大方向来说,要做成哪些事?学会哪些技能?养成哪些好习惯?从小方向来讲,读几本书?去哪里玩?学会做几道菜?在完成规划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第七,沟通—和孩子彼此交换一个秘密。经常和孩子聊聊天,跟孩子说说自己工作上的事,听孩子说说他们学校里发生的事。如果觉得孩子和自己有些疏远,不妨和孩子交换一个小秘密,或者多和孩子聊一些他们更感兴趣的话题。
第八,家规—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避免等孩子问家长,“为什么你能做,我却不能呢?”有了家规,家里变得民主了,孩子也变得更自觉了,还能增强与孩子的沟通。
事实上,父母需要做的,是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最重要的不是送孩子上什么名牌学校,也不是给孩子报各类学习班,而是提供给孩子足够的爱,给予孩子一个包容与接纳、支持与鼓励的成长空间。在“双减”中,减少的是那些压力、那些攀比、那些恶性的竞争、那些与“别人家”孩子的比较。在“双减”中,父母要减少对孩子的指责、催促,减少对孩子乱发脾气的频率,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永远不能减少的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度过的亲密而快乐的美好时光。
■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赵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