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彭斌维 郑成功)“这三个多月,小区门口餐饮基本没什么油烟味了”“这段时间,我们生活环境空气质量感觉好多了”,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定期回访时,附近居民说道。区生态环境局始终秉持“民生事无小事”理念,坚持以“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行动指南,充分借鉴“枫桥经验”,多措并举注重源头化解,将百姓烦心事揪心事解决于萌芽。
区生态环境局抓顶层设计,创新机制,破局推进有“力度”。着力健全完善协调共商制度,执法人员每月定期到油烟扰民诉求集中点,组织街道、社区、餐饮企业、物业相关人员召开接诉即办协调会。会上,执法人员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和条例进行宣贯,结合季节特征对餐饮油烟易发原因进行剖析,并就近期餐饮油烟治理明确措施、提出要求,增强各方治理责任感,形成协商共治的良好局面。
坚持“现场巡+网络督”机制,区生态环境局抓监管执法,常巡常检,解决问题有“精度”。“线下”严格落实餐饮单位每日一自查、街道每半月巡检、执法单位每月必抽查措施,层层联动聚力,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管理闭环;“线上”通过执法人员、街道、物业和餐饮单位组成微信群,执法人员在群里常提示常提醒,有力提升餐饮企业重视程度,切实打通餐饮油烟治理“最后一公里”。
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密切沟通联系,热情周到,服务百姓有“温度”。坚持环保为民、环保利民,积极做诉求人“知心朋友”,主动告知诉求人电话、微信,与诉求人建立直接联系。诉求人只要将餐饮油烟问题告诉执法人员,执法人员便闻讯而动直插现场,不论节假昼夜,第一时间处理整治百姓身边的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家门口。
下一步,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解决百姓身边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注重源头化解、主动向前,努力在未诉先办上务实功、使巧劲、求实效,将事后治理变主动预防,用“力度”“精度”“温度”换取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