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薛超)“垃圾桶站挪走的话,我们去哪扔垃圾?”“如果桶站一定要改位置,那不能离我家太远。”“如果桶站不变位置,就不能有异味儿,我们家窗户就挨着垃圾桶。”近日,一场关于垃圾桶站的讨论成为北大街南里2号楼居民关注的焦点。
北大街南里小区是一处多产权老旧小区,小区内无物业。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各种基础设施陈旧,公共区域狭窄。作为民生托底单位,北大街社区为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小到楼道灯泡更换、墙皮脱落粉刷,大到雨季房屋漏水、小区垃圾清运,社区都要认真谋划,将这些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合理安置2号楼垃圾桶站,南里网格员先后多次开展民意调查。居民意见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居民持保留桶站的想法。随着夏季高温来临,即使每日及时清运,桶站还是会散发出异味儿,居民对桶站的诉求再次呼之欲出。
2号楼的居民找到社区,要求将桶站更换位置,并且情绪十分激动。为妥善处理桶站“季节性”问题,北大街社区相关工作负责人及时联系街道到现场查看点位,在充分征得居民理解的同时,确定了桶站的“新家”位置,与旧址距离不超过70米。为了将“气味”减到最小,社区专门申请安装了封闭式桶站,从颜值和效能上,都大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桶站安装过程中,北大街社区工作人员全程现场跟踪,并叮嘱桶站保洁员注重日常桶站的清洁和分类清理,同时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确保新桶站的平稳过渡和有序运行。
“桶站的设置看起来是件小事,但是与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息息相关。”北大街社区工作人员说,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巡查中,也要叮嘱网格员重视垃圾分类巡查的记录与监督,切实将垃圾分类长效工作机制落到实处。